昨天又有人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
首先,在朱标去世的时候,朱棣虽然就藩10年,但是也就作为主帅打过一仗,表现还可以,证明他是合格的边军统帅。但也就此而已。他后来干得好并不是先验的,你不可能知道10年后他是个好皇帝。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立朱棣等于是立贤。对于一个理性卓越的政治家朱元璋来说,不到万不得已,是决计不可能选择的。
只要是家天下,就一定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嫡长子当然不一定是最有才能的,但一定是不确定性最小的。如若不然,搞所谓的立贤,你说他贤,别人却又说不贤,哪里有啥客观的评判标准?
这一点连朱棣自己也很清楚,他后来登基后,不一样修改史料,声称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为何?无非要的就是个嫡子的身份,来对标朱允炆的瑕疵(参考:《朱允炆名分有亏》)。
当然,朱棣到底对亲娘也是有点良心,盖了大报恩寺来纪念她,而且在史料里留下了不少证据来佐证。也算是因为政治需要迫不得已,没有做绝。
回到朱元璋的问题,他若是在太子朱标去世时候立朱棣,虽然以他的铁腕和朱棣的才能,朱棣大概还是能坐稳江山的,但是以后咋办呢?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开了这个先例,破坏宗法,以后是不是历代都可以这么比照办理?
就拿朱棣来说,他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恰好都是徐皇后生的嫡子,之后朱高炽立为太子后,还和朱高煦争了很久。如果朱棣直接从朱元璋那里接班,朱高煦是不是就更有理由挑战大哥?
总之,确定一个原则是长远利益,只要嫡长子过得去,也就不可能不立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五年那个特定时刻,无论多喜欢朱棣,也不能立他。
而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很好地解释另一个历史上的疑问:夺门之变里,于谦明明手握军权,为何坐以待毙?
朱祁镇朱祁钰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朱祁镇被俘虏后,孙太后和朝臣们立皇弟朱祁钰接班,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时立朱祁镇儿子朱见深为太子。
等到朱祁钰坐稳后,就想反悔,靠行贿大臣,强行废了朱见深,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但不幸的是朱见济很早就夭折了。朱祁钰心急火燎一时就生不出儿子来,身体还每况愈下。那么大明王朝就要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谁来接班?
历史的情况是徐有贞,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人,在说服孙太后后,发动政变,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位。
请注意,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孙太后对夺门之变是支持的。不仅如此,孙家子弟也参与了夺门。
为何?因为朱祁镇继位是太子合法接班,朱祁钰却是孙太后下的懿旨确立的合法性。既然如此,孙太后能确定你,就能取消你。
而根据皇明祖训和宗法制度,彼时大明也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复立朱见深为帝。再者是迎接外藩,彼时和皇帝血统最亲近的襄王朱瞻墡。
朱瞻墡是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弟弟,朱祁镇哥俩的叔叔,那时候名声很好,朝野望重。而且请注意,他是朱高炽的嫡子。朱高炽的嫡长子是朱瞻基,接班,已经去世。老二越王朱瞻墉已经去世。他是嫡子,从朱瞻基这里兄终弟及完全合法合规。
如果他接班,就是朱瞻基这一脉断绝。
孙太后是朱瞻基的妻子,她当然不希望朱瞻基这一支就此失去皇位,所以朱祁钰虽然不是她生的但她可以接受。朱祁钰耍手段想让自己儿子接班,她也默许。但是当情况危急,有可能迎接外藩接班,让她们家从此没机会继位,这她当然不接受。
因此,孙太后加入夺门,就给夺门之变赋予了合法性。虽然后果来看,是父夺子位,有点荒唐,但这毕竟只是没有先例,从宗法角度来说,没啥问题。
那么摆在于谦面前的局面就很尴尬了。
事实上在政变前一天,于谦等人已经草拟好奏折,要复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奏折只是到了礼部,还没有到皇帝那。
如果孙太后看到了这个奏折,她大概率是会同意的。但是可惜她没看到。
那么于谦如果动手,扑灭政变,后果如何?
如果干掉了石亨徐有贞等人,却还是让朱祁镇登基?不可能。
如果干掉了石亨徐有贞等人,让朱见深登基,那么如何处置他的父亲朱祁镇?而且朱见深成年亲政后,于谦有好果子吃?
如果干掉了石亨徐有贞等人,废掉朱见深,迎立襄王,那不就坐实了后来给他污蔑的罪状?
如果干掉了石亨徐有贞等人,从宗室找其他人登基,那么这样做,虽无私也有私,和董卓曹操何异?是绝不会得到天下谅解的!而且那就符合了《皇明祖训》里靖难的条件了,襄王如果登高一呼,起兵清君侧几乎必然会发生。兵连祸结也未可知。
哪怕是朱祁钰,在得知兵变后,第一反应居然也是担心于谦干的,是不是很耐人寻味?
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看见没有?如果是于谦出手扑灭,那么就意味着宣德皇帝这一支的失去继承权,甚至导致国家再次动荡。
而当他知道是哥哥朱祁镇做的后,虽然自己肯定没好下场,但是皇位好歹还是在自己家,所以才说:哥哥做,好。
总之,在这种情况下,于谦在合法范围内解开夺门之变的办法已经没有。他要么就学赵匡胤,置柴荣的恩情于不顾,夺了位置自己做,否则就只好按兵不动来回报拔擢他的宣德皇帝,倚靠他的景泰皇帝,用自己的家破人亡,来保全社稷。
正是: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延伸阅读:
更多交流,请关注小红圈(孤苑白首二十年已经完本,共221章正文+9外篇,近50万字;试读请点击《孤苑白首二十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