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屏的一个新闻是双汇的万洪建直接点名他老爹的事情。
摘几段给你们看看:
一是转移资产:
老强人一手谛造了两个上市企业,其中一个,是他在漯河与上千位漯河精英,在一起奋斗中创立的双汇,另一家千亿企业,它叫万洲,是万隆先生在香港与杨挚君精心设计,大律师李署峰出谋划策所造出来的套钱工具而已。
万洲没有实际的生产运营,它实际上就是双汇与史密斯菲尔德的拼盘,它的作用,就是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财务手段,复杂的架构,将国内双汇的钱不露痕迹转出境外,从来没有逆向回流过。
二是化公为私:
利用自己雄厚的势力,在员工处于一盘散沙的弱势背景下,巧取豪夺,从员工持股的兴泰公司,强行用一半的低价交易,万隆先生自己获利50多亿港币,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还不是坏事?
迫不及待,以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成功为借口,联同自己秘书自我奖励50多亿港币仍不满足,再把原来承诺授予管理团队的3.5亿股万洲奖励股票,在2017年,也全部抓入他一个人的口袋。这种化公为私的行为,如果不能称为坏事,难道还是好事吗?
三是掏空公司:
今年2月26号,万老板携郭丽军一起签发“关于调整美国六分体价格建议”,不理会国内双汇管理人员的强烈反对,继续大量进口美国六分体,2月底进口六分体的市场平均价格只有21500元,你们却强行将美国产品进口结算价格从21000元/吨大幅提高到25800元/吨,进口量接近10万吨。
四是股改时候的历史问题:
2007年,双汇的国企改制进入尾声,参与国企改制的鼎晖公司不知何故,私下无偿授予万隆先生5%的双汇股份,由于双方无法或不愿公开此项交易,于是这5%的股份就直接转卖给了香港一家公司,而万隆先生私下获得了2亿美元的对价款项,之后你兴奋地将这笔巨款存放在香港DBS银行。
2007年已经过了15年,这笔巨额收入至今没有申报,至今没有纳税,你难道不怕相关部门向你追缴税款吗?这种坏事,如果你不怕,恐怕杨挚君的股票不可能在港交所自由交易。
不知何故四个字用得好啊。无偿授予也用得好啊。
不过你聊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啊。
事实1:当年就卖了10亿:
事实2:当时的估价可是8亿刀,按照当时的汇率60亿+
事实3:管理层也承认价格低:
事实4:最后还是MBO了:
事实5:2005年4月就不许MBO了。
那么根据这5个事实,我们可以提出几个反问:
根据事实4和事实5:明明那时候已经不许MBO了,你们是怎么办到的?
根据事实2,3,4,你们管理层承认卖便宜了,事实也的确便宜,所以就便宜的卖给你们了,这肯定是故意的吧。
如果这不是化公为私,什么是化公为私?
再看事实6:
双汇MBO的时候,借道了一个海宇投资,这里面有个人关键人物,叫曹俊生。
这个曹俊生有个好朋友,就是高瓴的张磊。
后来格力那次混改,还是他俩组的局。
现在你看懂了吧。
再回忆下前些天我们聊过的鲁南制药的故事:《就是硬抢》和《吃瓜的正确姿势》。是不是一模一样的?
早说过了么,《原罪问题不会不了了之》、《因为你心虚》。
你们可以去找,我不信你们能找到任何一例国企改制价格公允、没毛病的。
哦,你们打着改革的旗号,把国资装到自己腰包去,然后让当时的人看成败人生豪迈?
但是当初人家辛辛苦苦打拼,拿了几十年低工资,说好了你管到底,最后就这?
这就是先进经验?国际接轨?
不,这就是吃二茬苦,受二茬罪,老头子警告过你,你不信,觉得他危言耸听。结果呢?
不过这事儿还真得感谢他那头撞玻璃的傻儿子。这事情,财经圈其实都知道,但是不是他这么搞,普通大众还真不知道。
现在你知道,为啥大家都努力干活,而你反而过的也就那样,而他也没很强的能力,却如此滋润的缘故了吧。什么是阶级?这就是阶级。
你白手起家努力干,没人眼红。你化公为私,那就是抢。
什么叫引领潮流啊?这就是。战术后仰。
防失联备用头条号(头条也有文章,不是完全荒废哦):
备用公众号:
更多交流,请关注芥末圈(孤苑白首二十年已经完本,共221章正文+9外篇,近50万字;试读请点击《孤苑白首二十年(1)》;副教主倒灶系列已经更新至305章正文+80外篇,试读请点击《【黑木崖系列】副教主倒灶(22)》.此外另外JM系列评论文章239篇)
另外加圈的请第一时间查看私信,有文章提取办法。圈内主要就是更文章,没有别的乱七八糟的功能。请想好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