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篇文章,我一直重复一个概念:正面回答。
也就是说: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正面回答的。如果你不能正面回答,就是你没搞懂。如果没人能正面回答,就是你这个说法有问题。
熟悉互联网语境的人,可能想到入关学里的一个词:不辩经。
从表面看,所谓的不辩经,其实就是跳出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设定框架:你说我蛮夷我就蛮夷,我入了关自然有钱谦益帮我论证华夏正朔。
为啥入关学如此风行呢?其实就是属于“话语权交给自己,但决定权交给大家”,所有人都能各取所需,自己从入关学里找到自己想要的、认可的。因此人人转发,个个入戏,也就火了。
但我之前说过,我一直主张,东出论比入关论好,除了《为什么东出论比入关论更好?》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不辩经虽然是技术上的讨巧,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加入进来。但是,大是大非问题,是逃不过去的。你总归是要有个回答的。
不妨想想清朝,满清少数统治多数,也干了很多破事,推翻他大家都同意。但是反清复明,这就是天地会的档次,天地会最多只能是一小撮人,无法争取多数,别说士绅,连良民都不屑为伍。最后为了忽悠人,只好说反清复明是假的,重点是抢回我们的银两和女人。
但是你注意到没有,陈定南说了一段很要害的话:
通俗的说,这就是忽悠,就是欺骗。
那你们知道,历史上,天地会也好,白莲教也好,并没有把满清怎么样嘛。
以弱胜强,用阴谋从来是不行的。阴谋说穿了不过是出其不意。很多人受戏文影响,老以为会出现“大王一筹莫展,村夫献上奇谋,于是一统天下”的事情,这基本属于金锄头的故事,不足为训。
以弱胜强,当然必须要是阳谋。
我们看看同盟会用的是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看见没,这就比天地会高明多了。我在《分析问题的框架》里提到,可以套用“需根解损”来分析大部分问题。
驱逐鞑虏,是需,因为他是鞑虏,不是自己人。
恢复中华,是根,本来是中华,后来亡天下了,所以要恢复。
建立民国,是解,过去都是封建王朝,现在是民国,价值上更高。
平均地权,是损,我们干了这一票,可以平均地权。过去没有。
看见没,清清楚楚,知识分子从中能获得自洽,普通人能看到自己能得到什么。所以,尽管后世对同盟会干的事情评价很有分歧,但是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在当时,同盟会这十六字诀,的确是天下风行。
入关学说,我们完全不鸟人家的话语体系,我们也不需要回答任何问题,就是鼓起力量入关,成了京都印敕书,输了继续去摸鱼,大不了被犁庭扫穴,反正也没别的路可以选。
其他的问题,统统都不解释,不辩经,有什么问题,去京城辩,在赫图阿拉吵破天也没有用。
这在建州还没统一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时候是可以的,但是都要写七大恨了,总不能真的拿什么叶赫老女来动员吧?
还是东出论好。
河西之地是我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拿回来理所当然。
车同轨书同文就是能有效提高生产力,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为了如此共同的目标,什么苦也能忍,多长时间也能熬。
不东出行不行?不行。八百里秦川虽然沃土,但不如煮海为盐开山为钱那边富裕,何况你们那么富裕了还今岁侵凌,昨年入寇,你们干得我们干不得?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利出一孔是苦逼,恩庇侍从是被剥削,但那不是存量太少么,解决存量太少的唯一办法就是去找增量。生存空间论前人早给我们论述的明明白白了。大秦从来是海纳百川,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人家正确的,当然直接拿来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说法是不行的,红脖子不可能认为我们是他的共同体,我们恐怕也不想和他们共同体。
大争之世,最大的道理就是:强则强,弱则亡。
我们不想亡,我们只能强。
东出论不怕任何辩经,没有什么问题不能正面回答,因此也经得起最严格的检验。
延伸阅读:
更多交流,请关注芥末圈(孤苑白首二十年已经完本,共221章正文+9外篇,近50万字;试读请点击《孤苑白首二十年(1)》;副教主倒灶系列已经更新至145章正文+24外篇,试读请点击《【黑木崖系列】副教主倒灶(22)》.此外另外JM系列评论文章31篇)
另外加圈的请第一时间查看私信,有文章提取办法。圈内主要就是更文章,没有别的乱七八糟的功能。请想好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