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无中生友

*那个破局文,就别问了。两次都发出来了说明内容在鹅厂这没问题。秒404应该是有闽感瓷直接触发就没。因为我在小红圈也发了一次也是如此。


有些东西看不到就是缘分嘛,不必强求。

昨天,有报道揭露,说纳瓦罗居然也玩无中生友这一套。

哎呀这事儿其实早就有所怀疑,没想到这么快就实锤了。

经常上网的人应该都听说过四大神兽:我同学,我朋友,我亲戚,我邻居。反正都是听说过,没见过,事迹感人。

无中生友估计很多人都玩过,但是还有很多套路你们就不一定熟悉了。

第一个,绝大部分文章的读者来信读者投书都假的。

比如本报讯收到有人写信,反映某某某就是个SB,经过本报记者仔细调查,并且咨询了有关部门发现他的确是个SB。

你放心,这封信绝大部分情况下根本不存在。不服你拿出来。这种已经是一个固定套路甚至问题。

第二,对公共议题采访街头市民,大部分是临演。对政治议题更过分,很多根本就是党工。

比如当初国民党有个党工,反映捕捞禁令时候他是苦哈哈的渔民,反映蔬果丰收价格暴跌时候他是农民,反映两岸关系时候他又是台商,但问题是他根本就是国民党的党工。

第三,有的文章喜欢说网民意见,经常还带引号,引号里的内容就是网友的原话。你去搜这些原话,一般都有这个帖子,但是很多时候是非常冷门的帖子。你会想,这有什么新闻价值?但其实,这些特定的话讲不定就是记者或者编辑法的。

第四,所谓的名人名言,比如“我没说过——鲁迅”这类。大概20年前的时候,很流行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丢个警句箴言,这样显得很有逼格。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大部分这种话都是作者随便写的,但你加了名人后,作文得分就高,投稿容易过。因为那时候,判卷老师也好,审核编辑也好,他也没数据库,他也不知道这话到底那名人说过没有。因此你就可以按需造句,你文章想表达啥,就可以捏造一个该人说的话。

第五,经常有些节目会请一些专家,有的专家更搞笑,每天都能上电视。你可着学术圈瞅瞅,但凡做学问的几个这么有空?重灾区大概就是法律问题和经济问题。以经济问题为例,某几位网红经济学家,自称教授你真是教授吗?怎么各大数据库找来找去都没你论文啊?点到为止。

说起这个我想起来,我很小的时候,亲戚有个退休的同事是个老头,岁数不大,但是长得仙风道骨,尤其是有一口好胡子。但此人就是再正常不过的退休老头。我也没多想。

忽然间有天和这个亲戚吃饭,他说,你知道伐,这个老头现在天天上电视赚钱。

我顿时惊了,他能干啥?

卖药啊!

我吓得赶紧打开电视一看,本地某电视台恰好在滚动播出卖药广告,老头捯饬的儒雅斯文,讲话慢条斯理,笑眯眯的很有那么点意思。而边上字幕他的title是中国xxx协会xx分会常务副理事长、xx大学名誉教授。

我当时就惊了,问这个亲戚:就他?他不是就高中文化吗?这么搞就没人管?

嘿,还真没人管,他就这么骗了好些年,最后去给女儿带外孙,才算收摊。

自此之后,我对这些所谓专家都抱非常警惕的态度。

更多交流,请关注小红圈(孤苑白首二十年已经完本,共221章正文+9外篇,近50万字;试读请点击《孤苑白首二十年(1)》;副教主倒灶系列已经更新至44章,试读请点击《【黑木崖系列】副教主倒灶(22)


PS:部分旧文的红圈码失效,请直接使用最新的即可


打赏作者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检测到您开启了广告拦截

请禁用您的广告拦截器,来支持我们!

刷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