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喜欢装文化人的翟天临,自己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直接把直接给炸飞。
你只要上过大学,写过论文,就不可能不知道知网是啥。因为你的论文一定需要查重;你要写论文不可避免要看其他前任著作也不可能不下载其他文献。所以,每一个正经上学的人,那肯定都和知网打过交道。
所以翟天临这一句话,当时直接就把大部分还在死磕论文的人激怒了。他不凉,没有天理。
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反复讲的6%和94%的概念。你到今天为止,其实满打满算高频使用过的人,也就6%。更何况,这6%里也一定有不少不明是非的,脑子瓦特的。
比如说吧,知网目前在国内高校覆盖到了100%,不少高校试图不用他最后还是认怂。为何?因为覆盖率太高,形成垄断,你别无选择。
垄断后,那当然会发生的事情就是涨价咯:
你上学时候可能感觉不大,那是因为你这部分钱,学校已经替你付了。你在校时候直接检索,下载什么的都不用钱。但是那钱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事实上这些年,很多高校也觉得受不了了。
以至于出现了前些天,赵德馨教授的文章没被同意就被知网收录,打官司赢了后,知网居然把赵教授的论文统统下架的操作。
真是嚣张到了极点。
问题在于吧,这知网属实这么多年也没啥进步,旧版虽然很简陋但是好歹能用,新版非常反人类。这要是一个正常的互联网公司这样子早就被打挂了。
当然了,如果跟个风把知网骂个狗血淋头,那太多人骂太多年了。问题是,业内什么维普万方,也不是什么好鸟,大家眯一鸠样。
有人说,如果引进市场竞争,充分竞争,知网敢这样吗?
这个还真不是,知网这玩意本质上是个基建,事实上就没办法做出啥差异化服务。不管你怎么弄,要么就是如今这个样子,一个大的吃相难看,其他几个小的苟延残喘。要么就是干脆一家形成垄断,其他的都干死。不就搜个论文,查个重,能有啥花头?
所以形成现在这个局面,还是知网成立的20多年前,一年大学生几十万水平,现在一年大学生七八百万水平,他赶上了这个井喷的时间点,并且依靠背景(可以自己去搜他股东是谁)形成了一个自然垄断。
而且很显然,当初只有几十万人用的时候,知网想赚钱就很难,但现在,你看看那落后的界面,简陋的功能,就知道他这些年研发什么的也没咋花钱。赚钱却是躺着继续。
目前知网一年大概能赚10亿上下,是个好生意。
但是你以为就中国的知识分子“苦知网久矣”了吗?如果你经常读英文论文,应该对这几个词都很熟悉吧:Reed-Elsevier、Wiley-Blackwell、Springer、Taylor & Francis。
基本上,外文的论文,都这几家把持了。这部分一年大约产生200亿刀的相关收入。平均下载一篇论文约40刀。毫无疑问这是个很高的价格。
所以国外的院校和知识分子也早就苦不堪言了。
有压迫,就有反抗,所以在国外,前些年出现了一个sci-hub,其实你可以理解为就是个论文资源站。还衍生了很多官司,这网站一会被封一会解封,相关人士的罗圈架也吵了这么多年。
尊重知识产权,那当然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一本课本几十上百刀,获取一个论文几十刀,那毫无疑问就是用钱来进行知识隔离。
因为对你来说,你很可能没这么多个几十刀来获取这些。
所以如果和有些人主张的,啥也不管,自由竞争,那么很可能就和国外那样,产生一家或者几家这种学术出版机构,然后或许你下载的体验好点,查重更准确点,部分作者也能拿到稿酬或者版权费用,但是获取知识肯定更难了。
知网虽然非常王八蛋,但是那种国外的局面,更可怕。
那么怎么才好呢?其实,既然是基础设施,又没啥技术含量,和通信运营商那种还不同,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变成一个营利性组织。你说大部分高校也是公立的,高校的大部分钱也是财政拨款,你何必非要过这么一手呢?直接弄成事业单位,提供服务,不就行了?
必要的运营费用你对学校收了,直接变成“费”的模式而不是购买的模式,你里面的人直接吃皇粮也就完了。就类似水电煤那样也就可以了。
那么为什么没有做呢?嘿嘿嘿,这你们就可以去拆拆知网相关的股权结构,母公司的情况,以及相关人士了。就这么一个如此稳定现金流,稳赚不赔买卖的,又有复杂股权结构的,一般都经不起深究。
如果非深究下,你会惊奇的发现,现在在约束条件下得到的可行解,怎么好像都是几十年前就在干的事情?
问题来了,既然当初干得好好的,你非把他改了干什么呢?
点到为止。
好了,方向给了,洗刷刷们可以去干活了。
备用号:
防失联备用头条号(头条也有文章,不是完全荒废哦):
更多交流,请关注芥末圈(孤苑白首二十年已经完本,共221章正文+9外篇,近50万字;试读请点击《孤苑白首二十年(1)》;副教主倒灶系列已经更新至341章正文+103外篇,试读请点击《【黑木崖系列】副教主倒灶(22)》.此外另外JM系列评论文章300篇)
另外加圈的请第一时间查看私信,有文章提取办法。圈内主要就是更文章,没有别的乱七八糟的功能。请想好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