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系列】天启为何要用魏公公

*知识星球好像也被针对了,目前里面的人使用正常,但是外面的人加不进去,我在想办法,下周中应该会有个说法,各位稍安勿躁。

**所以就拜托大家多点广告了

(一)

我们继续谈明史啊,不要瞎联想。

其他明史系列参考:

【明史系列】戊戌之盟

【明史系列】帐殿夜警

【明史系列】加征三饷是大明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明史系列】红蓝之争


【明史系列】金钱永不眠


【明史系列】夺门之变


【明史系列】方孝孺被诛十族是居心叵测的谣言


【明史系列】开历史倒车注定要身死国灭


【明史系列】一本有趣的小说


【明史系列】弃子争先


如何优雅的认怂


认怂是门技术活


【陛下,从了吧】攘外必先安内,荡寇优于平虏


问天下头颅几许

崇祯皇帝继位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钱。

彼时辽东已经失守,帝国又不能弃守封疆,毕竟祖宗之地,寸土不可弃。所以是一定要恢复的。

加上袁崇焕平台奏对,吹了五年平辽的大牛后,崇祯信以为真,觉得厉害了我的明,咱们跟他满清干,于是乎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让袁崇焕在关外修乌龟壳,分土地,每年几百万两银子不要钱一样撒下去。

但问题在于,大明王朝在财税上有重要的弱点:

当年朱元璋因为是苦孩子出身,最痛恨苛捐杂税,给田赋定的税率非常低,约5%。

此外,《皇明祖训》对皇族也有规定,原则上不能做官,也不能做生意或者自谋职业,所以一代代的皇族们没事干,主要就是生娃。

但这些人又都要吃财政饭,基本成了刚性预算,动不得。

那时候大明因为倭寇的原因,虽然没有完全闭关锁国,但是自从停止郑和下西洋后改朝贡贸易为市舶贸易,关税就很少了。

特许经营是皇帝私房钱。

厘金还没收。

满打满算,全年就500万两银子,根本不够花,怎么办?

(二)

但很少有人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看起来好像一直在做木匠,朝廷大事都是丢给魏忠贤魏公公。魏公公人称九千岁,疯狂迫害东林党,怎么那时候好像大明王朝内基本没有民变,外后来也稳住了关外?

其实啊,某种程度,这还真得归功于魏公公。

魏公公是什么人?东厂的。干什么事儿?所谓迫害忠良。

忠良是谁?东林党啊!

可是东林党真的是忠良么?呵呵呵,可以看看后来做汉奸的,是阉党多,还是东林党多。

而且我之前说过了,魏公公的全部权力基础,是来自于皇帝。

皇帝用宦官,只是因为他无人可用。

前面说过,皇族基本是富贵闲人,不能用。

根据祖宗家法,大明皇后必须娶平民之女,而不能是望族,所以妻族也没有。

开国元勋的勋戚,在土木堡之变基本被一网打尽,从此军队完全由文官掌握。大明王朝你听说过的军事统帅,什么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些,统统是进士出身。

本来朱元璋留下来的体制,是皇帝亲自干活,不要丞相,等于兼任总统和总理,不仅管大政方针,也管日常事务。

然后勋戚掌握军队,自成体系。文官负责政务。但武官比文官高半个,这样制衡。

等到后来,后续的皇帝没有那么牛,无法把日常事务也处理了,因为太累(你想象下一天批阅1000封文件是什么感受),最后就只能把皇帝的政务权力分割为票拟和批红。

票拟就是针对事情,文官们提供处理意见。

批红就是皇帝根据上述意见,选择一个,然后让文官执行。

当然如果皇帝认为都不好,可以留中不发,也可以退回。

而文官如果认为皇帝不对,有时候也可以封还。

到后来,因为处理日常事务,势必造成皇帝与政务、下级官员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皇权和相权不平衡。

所以皇帝引入了太监。太监因为出身低,没有子嗣,所以全部权力来自皇帝,忠诚基本上可靠。

文太监主要是司礼监,负责批红,盖章(掌印太监)。

武太监主要是御马监和东厂,掌握京营军队和特务机构。

这样又形成了平衡。

也因此,因为政治正确,文官一般不好直接骂皇帝,就只好骂太监。

你今天看到的各种编排明朝太监的段子基本都是造谣,刘瑾,尚铭,张永,谷大用,魏彬,再到最后的魏忠贤,曹化淳,基本都是被严重丑化。

(三)

铺垫这个,是因为为什么魏忠贤可以在天启皇帝干木匠时候,基本稳住盘子?

首先呢,天启在位时候,因为让魏公公干了东林党,所以也一直被丑化,什么皇帝不做,做木匠。

这当然是彻底的污蔑。

事实上天启做木匠只是个爱好。说实话,爱好做木工,总归比酒池肉林高雅吧。

而且,天启皇帝留下来的批示,奏章回复,圣旨非常多。只是很多外行不知道。

如果读了这些原始文献,可以证明,天启事实上是个很聪明,很能干的皇帝。

比如说吧,袁崇焕当初上奏章给天启吹牛,说他在关外修城池,屯田,军民各安其责,大家互不妨碍,辽人平时种地,战时当兵,只要靠我,就可以灭了努尔哈赤,他会乖乖投降。

吹完了牛逼顺便拍魏忠贤马屁,原文是:

“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这个很白话文,就不用翻译了吧。


天启的回复就很见水平了。


“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你说军民各按职责不妨碍,怎么做?


作战不影响种地,怎么做?


怎么不让粮食资敌?


怎么让种地农民全民皆兵?


等等。


六个反问把袁崇焕的吹牛批的体无完肤。


其他类似例子多的很。


怎么天启时候,内部比较稳定,外部也顶得住,关键是,财政也比较稳健,虽然吃紧,但是军饷也能发,百官工资也能发啊?


当然是靠魏公公。



(四)


魏公公和东林党这些正人君子最大的区别在于,东林党不怕亡国,亡国了他们可以继续做官,比如什么钱谦益之流,怕水凉。


魏公公可是不行,国亡了他就啥也没有了。


因此,东林党把自己的利益,看的比大明利益重要。


加商业税,厘金,茶税,矿税,不可以。因为我们都干这个的。


加农业税,可以,随便收。反正西北农民关我屁事。


但魏公公无所谓,他在的时候,各地都派了税监,矿监,都是宦官,直接上了考成法,收不到税和你们没完。


因此魏公公时代,税收的效率很高,该收的税,基本都收的上来


因此虽然士绅们很有怨气,没关系,杀一些就好啦。


不然你以为天启不点头,魏公公能干掉杨左魏黄?


具体魏公公怎么收税,怎么通过各地税监实质性控制地方基层,这个题目太大,以后再说。


但你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理解:


少了中间商赚差价!


在古代,皇权不下县,普通老百姓,其实能打交道的最多里正保甲乙,地方士绅。县太爷都不一定见得到。


所以皇帝管理京官,京官管布政使,布政使管知府,知府管知县,知县又规定必须异地为官,所以也只能靠士绅。


层层之下,皇帝根本不了解下面,也根本无法有效统治地方。


而官员士绅们呢?或者同乡,或者师生,或者同年,或者一党,总能有关系搭在一起。你指望他们割肉给国库,门也没有。


但魏公公不一样,他的全部权力来自天启(事实上崇祯上台后,办掉魏公公很容易,他只是天启的工具人),他手下的太监完全只对他负责。


而且调动自如,不像文官有那么多约束。有厂卫帮忙,既有情报,又有武力,办事起来,自如效率很高。


而现代社会基本就是一个充斥着中间商的年代


你谈个生意,很可能谈了几轮了都不是正主,都是中间商赚差价。


有掮客的存在,是因为现在是信用社会,契约精神,是因为全球化下,即使有中间商赚差价,算总账依然是可以达到帕累托改进。


但我们之前说过,社会的保守化,全球化的时代已经结束,甚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不再,那么国家与国家,利益团体与利益团体之间,互信自然越发不足。这一二年来,我们已经见了太多。


(参考:重温不朽的名著《帝国主义论》


但当你对中间商不信任时候,就只有唯一的办法了,就是尽可能跳过中间商,派出你最信任的、权力只来源于你的、甚至于德不配位的人,来做很多脏活累活。


必要的时候,还得亲自上阵面对面沟通。


毕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才是坠吼的!


(完)


打赏作者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检测到您开启了广告拦截

请禁用您的广告拦截器,来支持我们!

刷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