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系列】开历史倒车注定要身死国灭

【1】

我们继续谈明史啊~反正我就是要强调,不许联想!哼!

其他明史系列见下:

【明史系列】一本有趣的小说

【明史系列】弃子争先

如何优雅的认怂

认怂是门技术活

【陛下,从了吧】攘外必先安内,荡寇优于平虏

问天下头颅几许

今天,我们不谈崇祯皇帝,毕竟朱由检同学,也算是努力干活,不得善终,接手的时候试图力挽狂澜,面对的是内外交困,最终弄个身死国灭,怪可怜见的。

我们今天还是谈谈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建文皇帝朱允炆

朱允炆在民间的知名度,是不如朱元璋,朱棣,朱由检的。甚至都不如木匠皇帝朱由校。大家大体知道的就是,他是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的儿子。

太子死了,朱元璋太喜欢太子,爱屋及乌,就立他为太孙。

他接班后,本来是个温厚任慈的好皇帝,无奈四叔朱棣不服,起兵造反,南京城有太监暗通朱棣,打开城门,朱允炆自焚身亡,朱棣夺了天下。朱允炆的直臣方孝孺不惜诛十族也要怒斥朱棣的不义。

周老师告诉你:这些都是错的。

朱允炆的虚伪,残忍,在如何优雅的认怂这篇文章里,已经有部分说明。就连方孝孺的诛十族,也是假的。

这部分以后有空再说,今天你就记住结论:方孝孺没有被诛十族,也没有九族,连三族也没有。所有关于朱棣如何残暴,如何报复支持建文皇帝的记载,基本都是谣言,都是污蔑

但我们知道的是,朱允炆毕竟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合法性基本没问题。接班时候22岁已经成年,有6年皇储的经验,手握百万大军,天下财赋,为何会输给只有北平一隅之地,数万兵马的朱棣?

答案是:朱允炆,是个开历史倒车的统治者。开历史倒车,注定身死国灭。

【2】

大家有没想过,为什么朱元璋,是洪武皇帝,而朱允炆,是建文皇帝?

古代皇帝的年号,是非常讲究的。

朱元璋驱逐鞑虏,光复中华,洪武恰到好处。

朱允炆上台后,却立年号建文,这是非常明显的信号:他和朱元璋的政策,有本质的不同

在具体说朱允炆干了啥之前,我们先要说清楚一个事实。

请大家注意周老师上面一段话:

合法性基本没问题。

周老师是很严谨的,也一点不啰嗦,每个字儿都有意思,尤其是加色的。

为什么我说基本?那就是还有点问题。

自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长立贤。

什么意思呢?

皇帝传位给儿子,最重要的标准是啥?

你可千万别说能干。谁能干,谁知道呀?又不能让他先实习。再说,每个儿子肯定都说:老爹,我最能干。

这又没客观的衡量标准,一定乱套。

标准一定要客观。

那就是,皇后的儿子比嫔妃的儿子尊贵。这是血统。

先出生的儿子比后出生的儿子优先,这是出身。

如果皇后的儿子恰好是长子,那谁也没话说,就是他了。不行也得行。

如果皇后的儿子不幸不是最大的,那也得是皇后儿子优先。

要知道,古代并不是所谓的一夫多妻,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妻子,在地位上和丈夫是平等的,只有妾不被当人看

那么回到刚才的问题,朱元璋开始立的太子朱标,论身份,是朱元璋发妻马皇后的长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论才能,文可安邦定国,武能勇冠三军。论亲疏,照顾弟弟,诸王尊重,大臣拥护。

因此朱标坐江山,本来顺理成章,不会有人挑战。

可是他死了啊!

那么这时候就有个问题了。

按道理,嫡长子死了,嫡子可还是有的啊。马皇后又不是就一个儿子。

至少老二秦王朱樉就还在嘛,老大死了,他就是嫡长子啊?

如果立贤,朱棣那时候已经是燕王,开始带兵打仗,表现出色。

父死子继,非常合理,按道理您就应该另外立一个儿子为太子啊。

结果朱元璋选择了立朱标的儿为皇储。

讲道理,这就有点坏了规矩,对不对?

还没完呢!

朱允炆的问题是他也不是嫡长子!

他爸爸朱标,娶的妻子是常遇春的女儿,常妃生的长子朱雄英很早夭折,然后朱允炆排老二,常妃生的吴王朱允熥排老三。

看见问题没!

朱允炆在朱标的儿子里,也不是嫡子!

所以,朱允炆的合法性,的确是有不小瑕疵的!

中国自古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朱允炆上台某种程度是个妥协的结果,并不是法理上无懈可击的接班人!这,可能是朱允炆很多倒行逆施的源流吧!

【3】

朱允炆都干了些啥呢?

简单地说,五件事:1.削藩。2.反腐。3.复古。4.土改。5.军改。

我们挨个说。

第一,削除藩王,提高中央集权。

严格的说,这个事儿,是历史的进步。但是要分析。

朱元璋分封儿子做藩王,的确有小农思维在,但主要原因,还是为朱允炆扫清障碍。

要知道,朱标在的时候,军队武将,如蓝玉,傅友德,王弼这些人,是很服气的,朱元璋也不必担心他们会造反。

但朱标死了,朱允炆接班,朱元璋没办法,就得把他们干掉。但国家军队的事情又不能没人管,只好让自己儿子守边关。

朱允炆上台后,如果觉得自己搞得定,想削藩,没问题啊!

可是汉朝时就已经有了成熟的办法:推恩令

简单说,你现在这个藩王有30个城池,中央很担心。

但你有三个儿子对不对?中央觉得,长子继承没问题,但你次子孝顺,三子贤惠,于是这俩一人分5个城池可好?

我想大部分藩王的其他儿子肯定都会赞成。而王位继承人心里苦,也没法说。

如此不需要几代,国中之国的藩王就变成了土财主了。

朱允炆放着简单的推恩令不用,却用激烈的手段强行动手,自己又没那本事hold不住,不是开倒车是什么?

这,就是不知道量力而为

第二个,反腐。

其实朱元璋时候,反腐就很激烈,甚至于搞剥皮实草。

什么意思呢?

有官员贪污,被朱元璋知道了,杀头,把人皮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放在衙门展览,让大家都去围观,看你还敢不敢贪污。

厉害吧?严刑峻法吧?

可是并没有什么卵用。

为什么呢?因为工资太低啊。朱元璋自己穷人出身,就把官员俸禄定的太低。

大家看看明朝官员收入吧!

正一品 87石 11087 太师太傅太保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都督 左右宗人
从一品 
72石 9175 少师少傅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都督同知
正二品 
61石 7773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尚书 左右都御使 
都督俭事正留守都指挥使 袭封衍行公
从二品 
48石 6117 布政使都指挥同知
正三品 
35石 4460 太子宾客侍郎副都御使 通政使 大理寺卿 
太常寺卿詹事府尹 按察使 副留守 
都指挥佥事使指挥事
从三品 
26石 3313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行太仆寺卿 苑马寺卿 参政 
都转运盐使留守司指挥同知宣慰使


中间那个数字,是根据物价换算的现在购买力的收入。


比如你看从二品,布政使什么意思呢?省长大人!堂堂省长,一个月48石大米,也就是折合4460元人民币的月工资,陛下您在搞笑吗?


注意,省长夫人,小妾,仆人,老妈子,轿夫,秘书(师爷)等一大票人,统统都是要用这4460元工资来养活。


何况当官还要迎来送往,还要照顾手下,这钱怎么可能不贪?


你朱元璋再怎么杀人,那也还是得贪污!


朱允炆觉得不科学,这样不对。


但是他怎么做的呢?


首先,废除这么残酷的刑罚,贪污怎么能随便执行死刑呢?朝廷培养官员不容易,官员们辛辛苦苦考科举不容易,总是可以挽救的嘛。


其次,官员贪污,毕竟工资低嘛,要涨工资。


第三,官员贪污并不是个人品质的问题,是制度问题嘛,是监督不够嘛。光靠锦衣卫反复不行嘛,御史啊六科啊都要参与起来嘛。要用新的机构,来对付贪污


当然了,朱允炆也是打了几个大老虎,不过怎么这么巧,都是和四叔朱棣过从甚密的人呢?


这反腐的结果,自然是官场风气没怎么好,大家纷纷开始磨洋工,宁可不做,不敢作为。


第三个,复古。


这事儿,简单说,就是朱允炆被方孝孺等一干人洗脑,认为朱元璋的改革步子太大扯到了蛋,没有遵从孔夫子,孟夫子的学说,是不对的。


不仅没有使得国家富强,还把人心搞乱了。


自古儒学知天下,士农工商,地位要分清楚。


而且,礼义廉耻,是治国的根本。朱元璋觉得宫廷礼乐都是骄奢淫逸的东西,所以不怎么感兴趣。


朱允炆却对那些上古的玩意非常感兴趣。什么跳舞一定要八八六十四个舞女一起跳,什么吃饭面前要摆几百盘菜,甚至夫妻敦伦也要指定的姿势。


总之,虽然名义上,朱元璋是朱允炆的皇爷爷,对朱元璋的政策,朱允炆是抽象肯定的,刚登基就去了明孝陵表示崇敬,但是实际操作上,却是否定的,反而强调朱元璋之前的那一套才是正确的。


不必说,这自然把人心搞乱,把事情搞砸。


第四个,土改。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得国之正,没有问题。


而农民起义,最重要的,是你做大哥,得了天下,要把土地都分给一起拼命地泥腿子们。


这一点,朱元璋做的没问题,大部分人都分了地。


但是朱允炆上台之后,居然参考上古典籍,想到了井田制!


井田制是什么呢?


我们直接引述: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


嗯,收归国有,不许转让,还要交税。


要搞清楚,私有的才需要交税。比如这是我的土地,那我交税,没有问题。


如果不是我的,我只是租用,怎么还要交税?


一事不二议,一税不二收,朱允炆这么做,不是开历史倒车,又是什么呢?


第五个,军改。


朱允炆的失败,归根到底,是在战场上输了。


具体怎么输的,之前说过,但是朱允炆乱军改,肯定也是原因。


什么意思呢?


大明王朝的军队,是朱元璋亲自缔造的,是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等开国元勋共同组建和指挥的。本身自成体系。


而且这些开国元勋往往互相结婚,子弟基本也在当兵。因此在官场上他们是武将,在关系上,他们是勋戚。


而文官主要是科举考试而来。


朱允炆自己和这些勋戚没有战火中成长的关系,甚至于连刀都没摸过,总觉得指挥不动,因此居然想用文官来指挥军队


在过去,兵部其实只是后勤和参谋部门,调兵和作战,是五军都督府的职责


但是朱允炆为了方便,把很多职权移动到兵部,而兵部尚书和侍郎,都是文官。


一个既成体系且有战斗力的组织,被这样破坏,自然后果很严重。


而且朱允炆根本没想过,这样搞下去,军队其实并不是归皇帝指挥,而是被文官指挥。


毕竟我之前在问天下头颅几许里说过,对文官来说:


供我读书的是我爹妈。


陪床的是通房丫头。


录取我的是我的座师。


跟我一起熬冷板凳,抄文件,喝茶闲扯的是我同年。


提拔我的是派系骨干。


出事了罩着我的是派系首脑。


陛下,您哪位?



【4】

如上所述,朱允炆干的这些事儿,无一例外,都是大开历史倒车。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朱元璋有鉴于前朝各种弊政,自己又是底层出身,深知民间疾苦,知道吃饭才是硬道理,很多政策,就算是有弊端,那也是利大于弊。有很多也只是矫枉过正。

朱允炆上台后,并不知道自己爷爷的政策深意,也不清楚自己的政治实力,就贸然动手,两线作战,实在不智。

而且,朱允炆用的,不是齐泰黄子澄这种潜邸旧人,就是李景隆方孝孺这种名不副实的草包。


就比如李景隆,开始去开封抓周王,气势汹汹,结果带着六十万大军打北平,愣是被朱高炽带着几千老弱病残打败。后来干脆和太监一起打开南京出门。


这样的人,朱允炆却很喜欢,如之奈何。

当然,朱允炆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比起爷爷朱元璋那种凶神恶煞的扑克脸,朱允炆显得温和,亲民。朱允炆总体来说也不喜欢杀人,比起朱元璋要把贪污六十两银子的官儿剥皮实草,要仁慈。


可是朱允炆只是小仁,对百姓却是大恶!


朱元璋对部分官员是不仁,但是对百姓却是大仁。


包括朱棣,虽然也杀了不少人,但是永乐盛世,是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而你朱允炆,倒行逆施,于家离间皇族,与国兵连祸结,身死国灭,也是刚刚好而已!


(完)



打赏作者

1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检测到您开启了广告拦截

请禁用您的广告拦截器,来支持我们!

刷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