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的一些有趣地方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一直是个被误读很深的事情。

演义里的什么七十五万大军了,什么诸葛瑾几次哀求不如荆州还你您退兵吧这些都是胡扯。

首先要明确一点,219年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刘备这边所占的也就是西三郡罢了。其中武陵和零陵人口少,没啥意思。真正值钱的是南郡。也就是江陵公安。

吕蒙偷袭关羽,把西三郡拿下,等于让蜀国的国策隆中对完全不可行,而且把蜀国牢牢的堵三峡里。再者,蜀汉政权本来荆州士人就很多,如今他们的亲人田产落入敌手,刘备不可能不满足他们的诉求。

因此,夷陵之战在当时是非打不可的,正当性没有问题。

有人说你借荆州不还。但是215年湘水之盟,刘备和孙权已经达成协议算清楚了(参考《关羽没有大意失荆州》)。哪怕历史上有争议,这一次刘备方面把东三郡吐出来了,所以已经两清了。

另外,打仗只是政治的延续。刘备这场仗,一开始就是打的政治,打的外交。

东吴不堪一击的可能性没有,东吴不打就吐出南郡武陵的可能也没有。刘备大发神威一路推到江陵的可能也基本没有。

为何?江陵城高池深,关羽还反复加固,刘备拢共也就带了四五万人过去,水军又是东吴优势,靠攻坚拿下南郡绝无可能。

刘备是清醒卓越的政治家,打仗总体水平也不错,他很清楚,这一仗的本质是:联合曹丕,兵临城下,逼孙权吐出西三郡部分领土,给荆州士人一个交待,也给隆中对留一口气。

有证据吗?有。

《三国志•先主传》注引魏书: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并致赙赠之礼。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斩冉,绝使命。

219年刘备才和曹操在汉中大战一场。220年曹操去世,刘备就派人去吊丧,这是很明显的橄榄枝。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次曹丕没接茬。

有人说这是孙权早就称臣,还接受了吴王的敕封。但是别忘了,220年和221年,魏吴之间也打过。

《三国志.曹仁传》: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于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

因此,刘备伐吴,可以让吴陷入两线作战,别忘了张辽,曹休都还在那等着呢。只要自己打的顺利,那么魏大概率会趁火打劫。那时候孙权别无选择,只能和自己妥协。

那么他的战略目标呢?陆逊的孙子陆机说的很清楚:

汉王亦冯帝王之号,率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而我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

故刘氏之伐,陆公喻之长蛇,其势然也。——陆机《辩亡论》

其次,所谓未虑胜先虑败。刘备敢打这一仗,当然是因为就算打输了,只要别输的太夸张,吴总没有能力攻破三峡。汉中防着魏国也问题不大。事实也证明,夷陵之战后陆逊没有追进去,不是因为八阵图,而是江州的赵云和巴中的马忠及时增援,陆逊权衡后才没打的。

接下来再看战争过程:

《先主传》:(章武元年)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溪蛮夷遣使请兵。

看地图,拿下了秭归后。刘备算是冲出了三峡。并且还派出马良等人到武陵去发动武陵蛮。一时间湘西响应刘备者甚多。

我们可以看这个图,武陵郡如果能拿下,那么可以从侧翼威胁南郡,而正面刘备已经推到秭归。

其实从报仇和惩罚的角度,现在已经足够了。开始打赢了几仗,也收复了一些领土。但是为什么没有见好就收呢?

当然是因为东吴不愿意。

既然曹丕拒绝了刘晔的建议而选择坐山观虎斗,那么单线作战的孙权就没必要怂。

事实上在夷道,刘备也就被堵住了,打不过去。更遑论江陵。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于夷陵道。

这一段话很多人都看过,但是都没细想。

刘备前一年7月就出发了,就打到秭归了,中间半年在干啥?为啥没记载?

你看后来刘备还是还秭归,意思是之前他不在秭归,在哪呢?推测应该是在白帝城。在成都的话可能太远。

为什么这半年历史消失?合理推断,双方,或者说三方都在谈判讲数。

刘备的想法大概是讹诈,我已经距离南郡很近了,你交出来缓则罢了,你不交我就抢。

孙权方面肯定也是不服气,拒绝割地请和。

谈不拢,当然就只好再打。

猇亭所以成为最后决战的关键,你去找个地形图看看就知道了,那里两侧有山,中间狭窄。但是过去之后就是一马平川了。

黄权在江北,刘备在江南,和孙桓,陆逊对峙。刘备连营700里,还被曹丕开嘲讽说他不知兵。这也是胡说八道。

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从白帝城到夷陵,大部分地方都是崇山峻岭,孔道很少。你就是想集中兵力也集中不了。

刘备分兵连营,正常情况下,你攻破几个根本无伤大雅。这显然是一种防守,而不是进攻。

什么意思呢?

刘备知道夷陵一时半会过不去,那就在这跟你耗着。反正我已经占了巫,秭归了,多少有点肉。

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陆逊火烧连营,一把大破刘备,刘备仓皇逃跑。

但是深究下,却不是这么简单。

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诸将并日:“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日:“空杀兵耳。”逊日:“吾已晓破之之术。”

开始大家要打,陆逊不让。等到刘备营寨盖好后,陆逊非要打,结果输了,还被群嘲。陆逊却说我知道怎么破刘备了。

这你不觉得奇怪吗?

这一段,在三国演义和电视剧里,被解读为陆逊神机妙算,故意麻痹刘备,让刘备觉得陆逊不过尔尔,然后放了大绝。

显然没这么简单。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按照这段说法,陆逊让大家带着一把茅草,火攻一下子把刘备营寨都烧了,刘备主力溃败。

但是你别忘了,刘备是所谓40多营连营700里,这分布很稀疏的,一把火怎么可能烧的干净?

40多营基本是刘备的老本了,彼时一营1000人编制,这就三四万了(不一定满编),刘备又不是傻子,你烧了一个营,他其他的不会跑么,不会防备么。

而且,你看张南,冯习,沙摩柯,还有等人都被斩了,那么问题是,谁斩的

吴国史料上,对于斩将一直记载很多的。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

五个屯这种小部队,都记载了是宋谦干的,杀了大都督级别的人,居然不知道是谁?

刘备出夷陵,璋与陆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再看潘璋的传记,里面他部下杀了冯习,都有记载。那么你火烧连营那么大的阵仗,具体谁干的?具体杀了蜀军哪些将领(夷陵之战最后蜀军中高级将官挂了很多),怎么没记载?

没记载的理由,我看主要就是因为,不好说,不光彩。

可以合理怀疑,陆逊之前攻刘备,失败,目的除了摸清楚虚实外,最重要的是要测试,靠自己能不能正面刚得过刘备。

结果是刚不过。

那么就有现成的也刚得过的一堆人:于禁军团。

之前关羽水淹七军,于禁那三万人被俘,送回江陵。吕蒙偷袭成功后,这些人理所当然也就是东吴的。

文帝践祚,权称藩,遣禁还——太平御览卷三二三

看见没,曹丕称帝后,孙权把于禁送了回去,可是没说把所部送回去。

我们在董昭传里可以发现:

大驾幸宛,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等攻江陵,未拔。时江水浅狭,尚欲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

很清楚了,于禁军团的七军,三万多魏国的劲卒,被改变成吴国的精锐了。

有人说,你这个只是弱假设,于禁军团就算人在屋檐下被改编了,但是不等于就参战了呀。

别急,后面不还有个马鞍山之战么。

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备军众甚盛,弥山盈谷,桓投刀奋命,与逊戮力,备遂败走。桓斩上夔道,截其径要。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忿恚叹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此也!

演义里面说刘备不死心,收拢败兵后在马鞍山想决战,结果惨败。

但是你看,军众甚盛,弥山盈谷很明显火烧连营损失有限,只是部分军队被弄了,不然还盛啥啊,还怎么弥山盈谷

这个四面蹙之也很有意思。陆逊兵力应该是和刘备差不多的。最后说死者万数说明这一仗是真打,打出血本了。但是正常来说,你兵力差不多的时候对打,是没有办法四面包围的,因为人家集中兵力一下子就冲出去了。这时候大部分打的就是击溃战。

但是最后刘备仅以身免,显然这是歼灭战。

问题是,东吴在之前,在之后,从来也没有如此强横的野战能力,哪怕是陆逊本人,这辈子也再也没打过这么牛的仗,何以致之?

而且,这一仗打到刘备仅以身免,合理怀疑,陆逊方伤亡也不小。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这一仗是击溃战,刘备带着残兵败将大部分跑掉,对陆逊来说肯定是不划算的。事实上后来曹丕三路伐吴时候刘备就还写信给陆逊威胁再来,那还是已经惨败后。如果没有败得那么惨,那刘备估计就真的吾将复东了,而不是写封信威胁下。

所以如果有可能,陆逊肯定愿意打歼灭战。但是,陆逊的兵很多都是自己的部曲,你在这时候和刘备拿出血本死磕,打掉了自己的本钱,孙权可不会给你补充。想想陆家在孙策在时候的待遇,他们君臣就这么和睦吗?没有吧。

但是如果这一仗是陆逊指挥于禁军团主打的,这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

——反正是关羽俘虏的人,我们拿来做炮灰用,打掉了不心疼。

——战斗力本来就足够强,所以能打的那么狠。

——大概是有类似死战换自由之类的协议,这一仗打完就两清了。所以后续史书也没出现。

——毕竟用的是人家的人,说出去不光彩,所以能不提就不提。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这假设依然不够强。可能还需要历史学家和考古发现来更进一步的解释。

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夷陵之战刘备的战略是没问题的,时机也是没问题的,具体打的过程做的也很出色。失算可能就是太高估了曹丕吧。

如果最后真的是于禁军团是胜负手的话,那输的也是无话可说。一来刘备不一定知道,再者知道了,也很难真的很重视。这种从关羽手上还过了一手,主将已经回去,而且3万人人在异乡、妻儿父母都在北方做人质的情况下,还有多大的战斗力这恐怕也是要打个问号的。

人事已尽,就是天意了。

PS:防失联,请关注备用号:



更多交流,请关注芥末圈(孤苑白首二十年已经完本,共221章正文+9外篇,近50万字;试读请点击《孤苑白首二十年(1)》;副教主倒灶系列已经更新至248章正文+57外篇,试读请点击《【黑木崖系列】副教主倒灶(22)》.此外另外JM系列评论文章145篇


另外加圈的请第一时间查看私信,有文章提取办法。圈内主要就是更文章,没有别的乱七八糟的功能。请想好再加入。


打赏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检测到您开启了广告拦截

请禁用您的广告拦截器,来支持我们!

刷新
×
Mobile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