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个《战国策》的故事吧。
话说公元前299年发生了一件事。秦国的昭襄王赢稷约楚怀王在武关见面,然后扣留了他。
国不可一日无君。再说秦国拿着楚怀王,就像做肉票一样勒索楚国。
因此楚国决定另立新君。
可是楚国太子这时候还在齐国做人质呢。
因此楚国国内就派人假装说楚怀王已经死了,要求太子横回楚国奔丧。
但齐国表示,你回国可以。但是这段时间我们好吃好喝招待你,你要回去做大王了也要感谢我们,不如割让五百里地如何?不割您就在这呆着吧。
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
这时候太子横就很麻烦了。如果不割,回不去,楚国王位就讲不定是谁的了。
但是如果答应了,古代功劳莫过于开疆拓土,罪过莫过于丧师失地。身为太子还没接班就丢了大片土地,如何交代?
但是太子还是比较沉得住气,没有立即表态,说我要问下我老师。
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太子的老师慎子表示,土地固然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安身立命之所在。可是你老豆都升仙了,你如果因为你舍不得割地,老豆去世不回去奔丧,这是不义的。所以我看不如给了他吧。
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于是太子横告诉齐王愿意割地,就顺利回国,继承王位,成为新的楚王。
但是问题来了,齐国很快就派人来接受土地了。你们之前说好的,东地五百里。这地方大概是如今淮泗一代,土地肥沃,人口稠密。
楚王当然舍不得了,如今他是王,一仗没打就割地不好吧。于是又问老师慎子:咋办?
老师表示不如你召集大家开会讨论讨论吧。
上柱国(首都军区一把手)子良表示:既然大王你答应了,那不能不给。不然你就失信于天下,我们楚国在文艺圈还怎么混?鸡呀鸭呀怎么看我们?所以我认为应该割让土地给他们。这是我们说话算话。但是割让完了,我们可以打回来嘛!
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万强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昭常(楚国三大姓屈景昭)表示:我们楚国是万乘大国,少了东地怎么可以?所以不能给。我愿意去镇守,他们有本事来拿!
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杨超越景鲤表示:不能给。但是,靠我们自己也守不住。不如我去找秦国求救吧。当年孙武带人过来,申包胥不就去找秦国了嘛。
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大家意见也不一样,楚王也拿不定办法,就回去问老师慎子:咋整?
慎子表示:这三位说的都很有道理,不如你把三个人的办法一块用了吧。
楚王表示:???
慎子表示:你首先派认为应该割地的子良去找齐王献出土地的地图文书办理交割。等到子良出发后次日,你任命昭常为总司令,镇守东地。然后再隔一天,你派主张求援的景鲤去秦国求救。
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
那么效果怎么样呢?当然很好咯。
子良去齐国顺利办了交割,等到齐国想去接受土地时候,昭常表示,我已经把五尺身高以上,60岁以下的人全部动员了,有30万人,哪怕装备破烂也要和你们死磕,有本事来拿。
齐使问子良:这几个意思?
子良怕自己遭殃,马上表示:不关我事,这是昭常假传圣旨。
昭常又补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经常假传圣旨,你咬我啊?
等到齐国发兵想要来硬的时候,秦国也大军出动,于是东地得以保全。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我们回头看整个流程,还是能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
首先,在齐国找太子横谈判时候。他的老师判断的很清楚:
回去继位是主要矛盾。
你不能回去继位,你作为太子扯什么臭氧层的没有啥用。
因此应该答应下来。
并且老师还很贴心的找到了一个台阶:如果老豆升仙不回去,是不义。
请注意,我们现在是事后知道,这事情很圆满的解决了。
但是如果没解决呢?
你身为太子,为了继位,就割让历代先王筚路蓝缕打下的土地,不合适吧?
然后再看看这三个人的意见。
子良认为,国家要守信用,因此不能不割。但是国家利益也很重要。所以割了之后,我们可以武力拿回来。
这个看法看起来很对,但是他忽略了先决条件:楚国当时有能力拿回来吗?
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垂沙之战可刚输没多久呢。
因此,子良的办法不可行。
昭常认为土地非常重要,绝对不能丢,大不了我去镇守。
这个看法,一个是忽略了信用问题。不管怎么样你如果背信一次就可能背信很多次。别忘了秦国刚才耍赖扣了你们国王,如果你们再耍赖,和秦国有何差别?
而且还是那个问题,真的一定守得住吗?我认为可能守得住,但是万一如果还没守住咋办?
至于景鲤的办法,就很耐人寻味了。
秦楚经常通婚,这是大家知道的。
彼时合纵连横几次反复,为了国家利益秦国有可能救。再者,楚王本人的态度,书上没写,但是也可以猜猜。你想如果秦国不扣留他爹,他能当得了楚王吗?历史上申包胥也求救过嘛。
反正派人去问问,总不会错。
如果秦国不答应呢?
那无非还是割地嘛。你只要割地给秦国够多,他总会答应的,因为他只是需要出兵威慑齐国,不见得不要打,这买卖对秦国不赔的。
换言之,对楚王来说,开始的情况是要割地500里给齐国换即位。后来最坏的情况,只要你割地给秦国小于500里,换秦国帮忙,你就没亏嘛。
而此时楚王已经坐稳椅子,和当时人质时候寄人篱下当然不同。何况战国时候割地一般也不会到500里。比如白起三十年后把韩国魏国打残了,魏国不过割让河东400里,韩国割让武遂200里。
因此,看起来用这一手,大概率是不会让局面更坏的。
而把三个人的办法联合起来用,这就是约束条件下求最优解。
用我们的框架来说:
1.答应割地换即位:这是即位前抓主要矛盾。
2.保护国家利益,最好不要割地,割地也不能更多,这是即位后抓主要矛盾。
3.约束条件包括:楚国如果割让了有可能打不回来;楚国如果不割让要损失国家信用;楚国找秦国求援大概率不会让情况变得更差。
因此慎子找出来正确的答案,也的确成功了。
你看,我们之前那篇文章《分析问题的框架》,在这里完全可用。
讲这个故事呢,就是要告诉你们:一切依师。
更多交流,请关注芥末圈(孤苑白首二十年已经完本,共221章正文+9外篇,近50万字;试读请点击《孤苑白首二十年(1)》;副教主倒灶系列已经更新至75章,试读请点击《【黑木崖系列】副教主倒灶(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