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怂是门技术活

(一)

今天,我们继续谈明史。不要瞎联想。

话说当李闯大军攻破潼关,大明王朝最后一支精锐部队孙传庭被消灭后,崇祯皇帝,就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跑不跑?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地图。

当李自成拿下潼关后,意味着关中尽有。陕北是李自成的老家。甘肃等地的边军也被堵住,无法回援。

崇祯北京附近现有的部队,是没有办法在平阳,太原这里堵住李自成的。

何况,这些部队,已经有一年没发工资了!

剩下的精锐部队,吴三桂在宁远,挡着满清。左良玉在武汉,不怎么听指挥。

那么怎么办呢?

最务实的问题,当然是跑。

请看图片右下角,南京就露出了一点点。

当时,南京和北京在行政上都算首都,大明为了以防万一,在南京留了一套行政班子。南京也有宫殿,衙门,军队,去了就可以直接办公。

而且,李自成部队虽然多,但是他也没钱啊。农民军哪里有钱?

崇祯跑到南京,最不济也可以南北朝。

在当时的局面下,看起来及时跑路非常正确。

(二)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事儿怎么办?

堂堂皇帝说,打不过了,要跑路,这让崇祯怎么开口?

于是乎就有人为主分忧了。

时任左中允(六品阶)的李明睿在正月初三于朝臣中主动首提南迁:“诚危急存亡之秋……惟有南迁可缓目前之急,徐图征剿之攻。”崇祯见奏疏后,连夜将其召入宫中商讨对策,连问其有关军饷、接应、驻扎等事务。得到需要兵部和户部大臣支持的回复后,崇祯于十九日上朝面对内阁六部重臣痛哭陈述。



崇祯这个痛哭,很有趣。


因为他只是召集大家开会,说有人主张南迁,你们怎么看?


没想到大家都表示:国家首都,先帝陵墓,怎么可以放弃。


崇祯只好表示:朕愿督师,以决一战,即身死沙场亦所不顾


结果大家纷纷表示去不得,有危险,就是不上这个当。


这就尴尬了。


崇祯的真实意思是说:不行了,咱们得跑路。


但是他的潜台词是,我是皇帝,我不能说要跑,得你们说,我再就坡下驴


但是大家都不接这个茬。


因为给皇帝背黑锅,是风险很大的,万一追究起来,是谁劝皇帝跑的呀,国土沦丧,首都失陷,谁的责任?


闹不好还要历史上留下骂名,这些人怎么会干?


再说了,这些文官又不是崇祯的基本盘,想给您背黑锅,门也没有。


而文官呢?


供我读书的是我爹妈。


陪床的是通房丫头。


录取我的是我的座师。


跟我一起熬冷板凳,抄文件,喝茶闲扯的是我同年。


提拔我的是派系骨干。


出事了罩着我的是派系首脑。


陛下,您哪位?


 -------------------参考:问天下头颅几许


崇祯要跑,当然不是自己要跑,是要自己,带着后宫,文武百官,主要士绅,一起上路。


那么路上谁接待,哪支军队护卫?地方官如何帮忙?


没有文官的配合,崇祯根本没有基本盘,哪儿也去不了。


最后,您就歪脖子树见吧。



PS:顺便说一句,主张南迁的,当时基本被骂奸臣,但是不少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都殉国了。


反而是很多大喊着国土不可弃的,纷纷先从贼,再做汉奸。



(三)


所以啊,该跑的时候,那还是要跑,而且要跑得快,比张宝华还跑得快才行。


崇祯就是第一时间没跑,后来就算想不要脸跑,也没法跑了。


您那浩浩荡荡的车队,如果出现在华北平原,面对闯贼的骑兵,还不是随便被砍?


不要觉得喊打喊杀,就是对你好。


不要觉得让你认怂,就是对你不好。


(参考:【陛下,从了吧】攘外必先安内,荡寇优于平虏


认怂,是个技术活。


比如说蝈蝈,斗蝈蝈时候,输的那个,就会直接选择认怂,根本不叫不咬。


为何?


蝈蝈没有人性,不知道什么得饶人处且饶人,但是它知道,如果输了还叫个不停,大概率会被对面咬死。


输了就输了,主人最多扔了你,直接弄死你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有些仗固然注定要打,但是在打不过的时候,不如抢先认怂。免得无谓损失。


为何?


因为当你尚可一战时候,其实是不具备认怂可能的,内部摆不平,外部伤士气。


总不能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但是当你明显打不过时候,及时止损,比赌气更重要。


认怂这个事情,要么不认,死磕到底。如果认,就第一时间答应所有条件,不要妄想讨价还价。


皇太极最初给崇祯的条件是很优厚的:承认地位,承认已占领土地,每年发工资。


崇祯想答应,但一帮人觉得太亏,不如继续收税,练军队,和他死磕到底。


结果呢?


结果打不过嘛,下次再打,就不是这个条件了,就要割让还在手中的宁远,锦州。


崇祯本来想答应,派兵部尚书陈新甲去谈,也谈好了,结果消息走漏,内部哗然,就又黄了。


那就没得谈了。


结果,少花一两银子了吗?少死一个战士了吗?


亏到姥姥家了。



(四)


有人总觉得,崇祯打不赢皇太极,是皇太极有八旗骑兵,技术上占优势


所以我们要拼命砸钱,要搞出红衣大炮,紫衣大炮,花衣大炮,大炮开兮轰他娘。


所以要额外收税,把老百姓弄成穷鬼,攒钱训练关宁铁骑,和丫死磕。


这是本末倒置。


皇太极固然是个少数民族里出色的政治家,但是满清那一套,也并不怎么先进,不是鞑子厉害,是你自己倒退了。


说起来李自成的出现,就是个闹剧。


崇祯初年,财政困难,有人说,驿站(也就是地方招待所,地方经费负担)养了一堆关系户,吃拿卡要,太烧钱,不如裁撤,1年可以省130万两。考虑安置费用,不过50万两,一年能省80万两,可以给袁崇焕发1年工资了。


崇祯一听,很好,大笔一挥,让他们下岗。


李自成表示:你大爷。


从此山河破碎。


堡垒永远是内部攻破的,满清九入中原,到底不是也没攻破北京?到底不是也没攻破宁远和山海关?

不让李自成这样的驿站人员下岗,就算下岗了有事情做,比红衣大炮更重要。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能有大量失业。

尤其是皇太极兵强马壮,漫天要价时候,只要能稳住内部,不造成重大失业,什么代价也可以承受。

比如又到了干这事儿的时候了:

当然,水喝多了,难免内急。

有些夜壶,该拿出来就拿出来吧。

固然是臭了点,总不能尿床啊?

打赏作者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检测到您开启了广告拦截

请禁用您的广告拦截器,来支持我们!

刷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