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粗不宜细之体现
茶馆还在xhw呢,就随便聊聊。
我不是经常说,后来有人搞了个宜粗不宜细么。
来,给你们看个经典的例子。
60多年前有那么三年,一直是很多友邦人士,以及公蜘们耿耿于怀的几年。哪怕不少和我们立场接近的人,对别的可以理解,对那么几年就是满肚子怨气。
去吵人数到底是多少,这个就落了下乘。我的看法是人数超过一个门槛后,就肯定是有很大的问题。而不管你们吵架的人数具体真实是多少,那肯定是过了这个门槛的。
重点是,是谁的问题造成这个门槛的。
我们来看一个有意思的点。
按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得出来说话吧。
教员这几年说的比较频繁,如图。
这也正常,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不讲也说不过去。
当然了,如果你有一点点钻研精神,你可以去看看这些讲话讲的是啥,这锅他该不该背。
但是没关系,如果你懒,你不想钻研,你不想去查证,你就先看这个突破知道他频繁说话就可以了。
你再看老二,注意我打杠杠的地方的时间差。
发现没有,有三年时间,老二都不讲话的。
那么有这么几种可能,第一是他三年都不讲话。第二是他讲了但是不重要所以没收入文集。第三种是他讲了但是不便收入。
第一种可能,我看是很小的。身体不好啊,心情不爽啊,三个月不说是可以的,三年都不说?
第二种可能,我看也是很小的,堂堂老二讲的怎么可能不重要?
第三种可能嘛,唔,为什么会不便呢?来个聪明的人解释解释?
或者有没人能提出个第四可能?
我们再看老七。
看看,也是两次有1年多,都没有任何讲话收入。
奇怪了,日常工作你搞的,你就一句话不说?
还是那三种可能。
那么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知道我为啥总说,有本事就把当初的玩意统统公布嘛。谁说的谁干的一条条拉出来评理。我们是不怕啊。
那你说,谁怕?
所以,我是理解你们对那些年耿耿于怀的。没问题,这个是个人都耿耿于怀,也肯定是很大的问题。但是,这锅却不该是老头子背的。
打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