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210620
之前有篇文章《“关系”是怎么回事》我专门提了一嘴,说爵位系统,不是简单的公侯伯子男,这个某种程度上是对标西方的一个混淆。
今天这个事情可以简单聊聊。
比如说清朝你们都知道,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然后镇国公,辅国公什么的再往下。
这区别在哪呢?主要在于钱粮。比如亲王工资是一万两,加上一万斛米,郡王减半,各自五千。你们有时候电视剧里听的所谓亲王双俸,意思就是工资和米都是两万。所谓的世袭罔替,就是一般的亲王,你儿子接班时候就不能是亲王,得减为郡王,你孙子就只能贝勒;而世袭罔替就是你的子孙总能袭爵为亲王,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铁帽子王不多,一共就八个。为啥呢?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宗室太多,根本养不起。
那你再上溯明朝,皇族可封王(当然孙可望李定国等人也拿到了,这就不算了),功臣有公侯伯,没子和男。
宋朝呢?是九等:
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国公,曰郡公,曰县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
隋唐大抵也是九等。两晋很复杂有十八等:
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有人说那你周朝,春秋战国,总归该是公侯伯子男了吧?
嘿嘿,恰好,也不是。
来,举个例子。中学都学过《烛之武退秦师》吧,看第一句话:晋侯,秦伯围郑。
我们都知道,这段历史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二嘛。但是左传写的非常清楚,是晋侯,秦伯!
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都叫晋文公,秦穆公,所以这几个意思,你想过吗?
再比如说我们再从左转找一段:
看见没有,晋还是侯爵。注意,宋国的国君叫宋公,郑国的叫郑伯。
为啥宋国是公爵呢?因为宋国是殷商后裔,王者之后谓公。其他的虢公,召公,虞公这仨也是公爵,为啥呢?周文王的叔叔和弟弟,因为追溯起来古公亶父和季历也算王者,所以给他们也封了。
其他的可以没有。其他的你看的春秋战国的xx公,基本都是侯爵或者伯爵。
那为啥书上也说公呢?比如晋文公,这肯定不是王室或者礼官会叫的,这里指的是“主公”的公。
当然,有人说,那朝廷里不也有xx公么,比如后来周厉王时候不也有周定公么。这个啊,其实是个误读。武王弟弟那个周公,被封在鲁国,所以他的后裔在作为鲁国国君时候,叫鲁x公,但是那是因为左传之类的史料是鲁国人写的,是尊称。其实鲁国也是侯爵。那么在朝廷他叫周公,是因为他位列三公。你做这三公之位,你就可以叫x公。但是你不是,那就不是。
所以你记住了,公爵很稀罕,先秦时候你书上看到的大部分所谓xx公,都不是公爵的意思。
那么楚王是怎么回事呢?比如和齐桓掐架的那不是叫楚成王么?因为他本来是在周朝系统里,他就是个子爵。那时候一般诸侯国的都是侯,次一等的一般是伯爵,那些被中原认为是夷狄的,就给你个子爵。但是楚国就觉得很不爽,觉得被矮化,干脆就称王了。当然,这个只是他自爽,中原那时候是不认的。
你看,楚庄王试图问鼎的时候,这就叫王孙满对楚子。
至于男爵,史料非常少。为啥呢?虽然理论上叫五十里可以封男爵,问题是,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哪儿有那么多地给你世袭罔替。
所以,你听说过的名人,基本上就是侯,子两级。
那么我们再对标下西方呢?大道理不讲,什么神罗那些乱七八糟的体系,感兴趣的自己去查书。我就说一个点,叫父名,
比如一战时候俄军总司令,叫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尼古拉斯大公。
这名字,尼古拉斯大公是爵位,不提。
罗曼诺夫是表示他是罗曼诺夫家族的,论亲戚的话,他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父。
中间那个尼古拉耶维奇,就是父名。啥意思呢?你可以近似理解为:尼古拉的儿子。
也就是说,他爸爸也叫尼古拉。那么他就是小尼古拉么。这也是不少史书直接叫他小尼古拉的原因。
那么这个全名,就说清楚了他叫啥,他爹是谁,他哪个家族的,他啥爵位,为啥要这么复杂呢?就是清清楚楚的说清楚:你在等级制里是个啥地位。
所以你看权力的游戏或者魔戒系列里,是不是说谁都是xxx,xxx之子,xx地方的xx?一个道理。
整个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等级制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历史。而所谓的保守和进步,真正的分歧不是别的,就是看你是支持建构还是解构,如此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中国人的平等精神,比他们可高多了。哪个公知要是再说什么中国人崇拜权力啊官本位重啊,你就砸烂他的狗头。起码今天,我们可没强迫老婆加上夫家的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