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注意到一个问题,拍电影需要龙标,出小说需要书号,开演唱会需要审批,办展也需要审批。
但,你发个微博,写个公众号,小红书,答个知乎的题或者百度知道,去社交媒体撩骚异性,等等,这些都不需要任何公权力部门的审批。
你看出差别了吗?
答案是:任何需要审批的东西,一定涉及意识形态。
你想想,写个文章,一个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行,自己想写啥就写啥,认字就能干。但,你就算做到头部大号,其实影响力也有限。你们肯定看到过全网刷屏点击过亿的文章,但是那只是题材恰好热点以及众人拾柴。这些人正常来说其实也就几十万上百万点击就算超级头部。
几十万人,相对于十几亿网民,那比例就太小了。绝大部分情况下,影响力有限,所以不需要事先审核。
但你也知道,真到了头部的话,“有关方面”的人自然有办法找到你,自然会和你沟通。有些头部号有时候秀一些有的没的,也不全是吹牛。但你有这个影响力,保持和有关方面沟通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赘述。
但文艺作品不一样,比如现在刚过亿的票房基本是扑街,但是哪怕过亿票房也是几百万人买票看了,间接影响更大。如果是几亿的票房,那基本都是全民热议事件。有人说哪怕票房头部你也不关心,但从统计学意义来说,样本已经足够了;从个体来说,你虽然的确没关系但是分分钟可以关心,所以这就是实质影响力。
至于线下的演唱会啦,展出啊之类的,固然不会直接影响那么多人,可是他是线下的啊,人是要去现场看的。这个就是我之前说过的,早年毛笔在宣纸上写字然后贴出去为何影响那么大?因为他是贴在特定场合,大家都能去看。而且你看了你是可以做出反应的。所以是有效威胁。
你想想如果你想去你物业办公室评理做得到做不到?当然做得到。如果你能摇几十个人去物业办公室找茬,你说有效没?基本是有效的。
再者,任何文艺作品很容易就变成民间的谈资,媒体的议题,友邦的观察点,因此就天然具备意识形态属性。因为,你也只能聊人,聊事,聊历史。你非要抬杠那我们承认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这类的确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是这类也没法卖票啊。
也因此,任何文艺作品他一定有个问题:你花了这么大的功夫,花了钱,找了人,然后你想跟全国人民说啥?
而甭管你想说啥,除非你技艺菜的抠脚,类似毕导这种,不然你一定做得到让观众准确理解你的意思。
也就是说,所见即所得,没有误会的可能性。
你如果看完觉得他在阴阳怪气,那就的确是阴阳怪气。如果你觉得他在抹黑中国,抹黑革命历史,那就的确是抹黑。
基本不存在一个可能,说你原本看个热闹,结果有人神秘兮兮告诉你:嘿你理解浅了,你以为是鸡毛蒜皮,其实是大事儿,懂的都懂不懂我也不好说,现在网上已经找不到了……然后你还恍然大悟。
也因此,文艺作品,事实上一直是意识形态战斗的主战场。你想想光是抗战题材,你对比下《南京照相馆》,再想想《800》,再想想《南京南京》,《金陵十二钗》,其实一目了然。你当时观影后的感觉都是对的,那就是导演和创作团队想表达给你的。人家就是这么想的,不存在误会。
有些不要脸的还说这是讨巧的题材。这就是放狗屁了。历史上这类片子可没赚钱,尤其是老谋子亏麻了。这类片子想也知道,在非常市场化的电影行业是非常容易亏钱的。那问题来了,你冒着如此大亏钱风险干这个,到底是想干啥?
当然就是在这个战场上尽一份力,无非是看你是姓蒋还是姓汪。
大家阵营很清楚,没有意外。
还有,又看见一类非常明显的认知战,这个图你今天估计看过吧:

这无非是想暗示,也就是三四线城市的人喜欢凑热闹,他一线就高冷就不喜欢这个题材。这种制造对立的手法无非是当初老虱这种SB玩剩下的。

这人,考了N年一把岁数了才从水校读了个博,按照他的逻辑他跑去个四线城市教书结果还被开除。然后N次申请英签杯具,他岂不是更low?

但即便按照这个我们很不喜欢得挑动矛盾的设定,上图那个人也是典型文盲。
你打开百度查查,把北上广深的常住人口加一加,再除以总人口,大概在6%左右。
按照这个说法,人口比例就6%,却有11%的人想看,这不是恰恰说明大家爱国热情很高,立场很正,不是恰恰打你的脸吗?
总之,鱿鱼们哭丧了那么多年,也不见你们敢说个不字。牢美搞了这么多年白皮拯救地球,你们一个个跪舔的浑身发抖,我们就是如实控诉了下小鬼子的罪行,拨乱反正下,你们就如丧考妣?
那太好了,让你们不舒服,我们就舒服。让你们骂骂咧咧,我们就神清气爽。想润你又润不走毕竟洋人也不收垃圾,只好委屈你们憋憋屈屈的蹲着了。气大伤肝,为了你们的健康计,要记得多吃点陈年花生,包长寿的。
(完)
404文章获取:首先是去下面的备用号自留地、酒馆找。一般来说,茶馆首发同日备用号会转载。如果也没了,是去下面的个人独立网站找。如都没有就不必强求,下次请早。 请勿点菜 !和正文无关的内容不要问我怎么看,看法就是问说明你眼瞎。
个人网站:zlsdcg.com
(即“周老师的茶馆”的拼音)。直接把“zlsdcg.com”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即可。
微博(注意加v的才是真的):
微博主号:周老师的茶馆
微博备用号:周老师的自留地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小程序或者把下面网址复制到系统浏览器,或者直接在微博app搜索)
https://weibo.com/zhoulaoshidechaguan
https://weibo.com/zhoulaoshideziliudi
备用公众号1:
视频号:
头条号:
更多交流,请关注下面红圈的二维码(《孤苑白首二十年》已经完本,共221章正文+9外篇,近50万字;试读请点击→《孤苑白首二十年(1)》;副教主倒灶系列已经更新至772章正文+289外篇,逾150万字。试读请点击→《试读链接》)。另外JM系列评论文章926篇,逾100万字。
如想继续阅读后文,可加入下图红圈。但请加之前务必阅读《红圈说明》。请注意一定要逐字读完,仔细思考,不要冲动消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周先生的茶馆四代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