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年龄关系很大

昨天的文章《老而唐是为贼》有个评论,我必须要讲下:


由于我都上墙了是公开信息所以也就不打码了。


我肯定不同意他这个观点。


很简单的道理,人既然不能永生,那么衰老必然带来生理机能下降。而人类社会的进步又一定导致更多更复杂的信息。而你随着年龄增大也必然会逐渐脱离生产一线。再者,岁数大了还有疾病问题。


所以很清楚的,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衰老了是必然会唐,早晚而已,程度问题。


这没啥好讳言的。不管是你,还是我自己,都要认。这就是唯物主义。


但必然变唐是一回事,可是总归还是希望,尽可能晚一点,尽可能轻一点,而办法就是持续不断的学习


面对越来越新的东西,面对年轻人搞的很多你不一定懂的事情,要承认这个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不是否定你过去的经验和积累,但对不了解的新事物,新业态,新玩法,大可以抱着开放包容的心态,至少等一等,看一看,让世间检验下。不管多新的东西,总归不能违背物理规律,不能对抗经济基础。如果他竟然能够经受住严格的检验而你百般看不惯,那很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他的问题。人一老是容易变的爹味十足,登味冲,是很让人生厌。持续学习,不是说要去讨好年轻人甚至于媚俗,而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得自己去查一查。


如果经过反复查证,你是对的,那就理直气壮的捍卫自己的立场,而不是去跟风赶时髦。老了就是老了,大可不必老树皮刷漆装嫩。也不必去迎合——媚俗也是很招人厌恶的。


但如果查证后,你不对,那也要服老。搞错了就去看看哪里搞错了,为啥搞错了,有没有可能下次不搞错。反躬自省任何时候也都是美德。


这么做,没办法让你不唐——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中人之姿,你对抗不了身体的衰老。但是可以晚一点,轻一点,多做点事,多留点好印象——这就是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这和变唐的必然性一点不冲突,这就是辩证法。


那如何鉴别是不是唐呢?很简单,实事求是嘛。是什么你就说什么么。不多一分不少一分。只要始终知道实事求是,知道去查证,去交叉比对。那么哪怕耄耋依然年轻;相反,如果见风就是雨,一会灭美屠日地留人滚一会思配苦气抖冷,那总角也唐。但前者就算是夕阳无限好,总是近黄昏。后者哪怕是蠢蠢的,如果不丑,起码还是个蠢萌么,还有无限未来啊。


所以古人说能得罪老不得罪小,年龄关系很大的。人家都天天盘算着得罪你了,你还不好好学习?太深啦。


(完)


404文章获取:首先是去下面的备用号自留地、酒馆找。一般来说,茶馆首发同日备用号会转载。如果也没了,是去下面的个人独立网站找。如都没有就不必强求,下次请早。 请勿点菜 !和正文无关的内容不要问我怎么看,看法就是问说明你眼瞎。



个人网站:zlsdcg.com


(即“周老师的茶馆”的拼音)。直接把“zlsdcg.com”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即可。


微博(注意加v的才是真的):


微博主号周老师的茶馆


微博备用号周老师的自留地


(请直接点击上面的小程序或者把下面网址复制到系统浏览器,或者直接在微博app搜索)


https://weibo.com/zhoulaoshidechaguan


https://weibo.com/zhoulaoshideziliudi  



备用公众号1:



备用公众号2:



视频号:



头条号:



更多交流,请关注下面红圈的二维码(《孤苑白首二十年》已经完本,共221章正文+9外篇,近50万字;试读请点击→《孤苑白首二十年(1)》;副教主倒灶系列已经更新至797章正文+298外篇,逾150万字。试读请点击→《试读链接)。另外JM系列评论文章960篇,逾100万字。


如想继续阅读后文,可加入下图红圈。但请加之前务必阅读《红圈说明》。请注意一定要逐字读完,仔细思考,不要冲动消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周先生的茶馆四代目

打赏作者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检测到您开启了广告拦截

请禁用您的广告拦截器,来支持我们!

刷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