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茶馆旧文

【杂谈】谁的联想?

按:本文全部引述公开资料。

(一)

杨元庆先生又出来放话了。

这些年啊,他老想搞大新闻,那大家只好把你批判一番。

这次杨元庆说:

联想不是一家中国公司

舆论好像又很炸。因为大家都记得美帝良心想的事儿呢。你天天叽叽歪歪的,人家一次性说清楚,你们可消停了吧?

反正我看不出来,这有啥断章取义,有啥掐头去尾的地方。

我们可以看看采访实录:

在ZTE中兴通讯被美国政府的指控导致一蹶不振,以及最近中国的华为公司在美国地区面临禁令之际,大家都想了解,为什么?他们都是中国公司,联想为何可以逃脱美国政府的打击,他们有何不同?

YY强大的逻辑始于一种我们看不到的方式:

“联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他(杨元庆)解释说,“我们不是一家中国公司”(呃......是的,你有点,但继续)。

出处:联想CEO杨元庆:联想不是一家中国公司

这都你自己说的嘛,杨总?

那么,联想不是中国公司,是谁的?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二)

联想,Lenovo,一般指的大概是联想集团。

我们都听说过的一个励志的故事是,联想教父柳传志,用20万起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联想帝国。

以下引述自公开资料:

1984年11月,中科院计算所为转化计算所科技成果,投资注册创办了全民所有制的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计算所公司)。所长曾茂朝兼董事长,业务处长王树和任总经理,原八室副主任张祖祥和六室科技人员柳传志任副总经理。

注意,这里说的很清楚,联想前身新技术公司,是中科院计算所发起的,是计算所所长,处长担任领导。

1984年12月,计算所副研究员倪光南出任新技术公司总工程师,并且开始开发汉卡产品。

1988年,柳传志当上新技术发展公司总经理。

1989年11月14日,新技术发展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又称为北京联想。由中科院直接主管。

但虽然这样,计算所这个招牌,联想一直用到了1993年,非常耐人寻味。

但在北京联想成立前1年半,也就是1988年6月23日,新技术发展公司与中国技术转让公司,还有港资的导远公司,共同成立香港联想。

香港联想注册资金90万,各占三分之一。但有趣的是,中国技术转让公司虽然也是国企,但是因为在香港注册,所以算外资。而导远公司,算是外商。

顺便说下,这个香港导远公司,负责人叫吕谭平,祖籍惠州。英国留学后到香港工作。

吕谭平的公司获IBM授权,成为第一批中国业务代理。

以下为官方说法:

吕谭平很早便与联想合作,彼时他的公司叫导远公司。他曾与柳传志在联想小食堂吃过一次饭,正是柳传志拍掉筷子上的死苍蝇的那次。他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对彼此的抱负了然于胸。他们后来有机会将合作关系更进一步,共同组建了香港联想。

那么合资成立的这个香港联想,主要业务是什么呢?就是依靠北京联想卖IBM的微机。

顺便说一句,香港联想的另一个股东,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在当时那个外汇匮乏,金融不发达的年代,既有充足的外汇,又能拿到很多贷款,这意味着啥,不必多说。

而且还有个不太重要的事情也需要提一嘴:中国技术转让公司时任董事长,是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先生。

嗯,点到为止。

(三)

后来联想的光辉岁月,自然有各路帮闲文人吹捧,我就不多说了。

当时的香港联想,最重要的问题是做出业绩,然后IPO。

三年盈利,自然不在话下。

时间到了1994年,需要上市。

根据1994年香港联想的招股书(133-134页),有如下几个事实:

1.1992年10月15日北京联想投入9890万港币(约1270万美元),吕谭平等四位外商投入10万港币进行增资扩股。

2.香港联想总共发行的6.75亿股中,联想集团(北京)得2.618亿股,四位外商得2.08亿股。

为什么10万港币就可以?不知道。

此外,上面提过的中国技术转让公司,仅仅持有0.15亿股。为什么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在IPO前不增资?也不知道。

参与联想IPO的有一家公司,叫中国法律服务公司。很凑巧的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也是柳谷书先生。

那这时候呢,柳传志的死对头倪光南就开始闹了,他揭发出一个事实:

在IPO前,北京联想借给了吕谭平等人552.58万美元,即4300万港币。吕谭平等人,再拿这4300万港币进行增资扩股。

也就是说,北京联想借钱给合作港商,港商拿这个借来的钱来增资扩股!

对此,柳传志的解释是:

“港方股份太小不能上市”

“为了调动人家的积极性”

“我们太缺乏国际市场经验,如果不让导远持有那么多股份,导远就会退出合作”。

至于坊间谣传,说这笔钱来自于中国银行给联想的专项贷款,这就只有一家之辞了。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中国银行恰好又有一名负责人叫柳传民在香港的中行信贷部,他还恰好是柳传志的弟弟。

(四)

也就在1994年,杨元庆异军突起,在北京联想干的有声有色。

杨元庆的主要功劳就是完全由经销商负责销售,基本不直销。这在当年的供求关系下,一路攻城略地,势不可挡。

而联想因为有一个民族品牌的光环,跟外资可以讲情怀,跟中资可以正面刚,那自然无往不利。联想集团(北京)因此如日中天了。

1997年,联想集团(北京)注入了香港联想。联想股价一度涨了200倍。

按照刘韧(对,就是被周鸿祎送进牢里那位)《知识英雄2.0》的说法:

“吕谭平离开联想的时候,卖了两、三千万股联想的股票,还柳传志借给他的钱。另外,除了新开的创业投资公司急需用钱外,吕谭平一直没有卖自己手中的联想股票。所以,吕谭平手中一直持有七千万股联想股票,按现在的市值三十五亿港币”。


嗯,当年借了4300万港币给人家买股票,人家赚了30多亿。这积极性还得这样调动啊!


这时候呢,经过一番整合,联想北京变成了联想控股,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万里长征走到了最后一步。


早在1995年,柳传志就去争取过股权,但是那时候,只争取到了分红权,没有股权,比例是


中科院计算所占45%,中科院占20%,职工持股会占35%



2001年,北京市牵头,科技部、财政部、中科院联合批准了联想控股的股份制改造方案,联想用此前积攒的该分但未分红的资金,购买了35%的股权。代价是1.5亿人民币。


顺便说下,当时联想控股下面有个公司叫融科智地,就是最近被孙宏斌买走的那个房地产公司。这家公司当时的地皮就值几十个亿。


又等了8年,2009年,泛海买下了29%的联想股权。


嗯,一切尽在不言中。


剩下的,都是江湖已经知道的事情了。





(完)


参考资料:


1.联想官网。


2.柳传志:人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商业周刊中文版》


3.泛海入股联想专题。(http://tech.qq.com/zt/2009/fanhai/index.htm)


4.刘韧 《知识英雄2.0》


5.联想集团(00992.hk)招股书


6.凌志军 《联想风云》




分类
茶馆旧文

驳《崇祯的影子:马英九为何输得这样惨 》

原文在此:http://dy.qq.com/article.htm?id=20160125A04ORD00

先讲结论,这是一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文,论对台湾观察不过是最初等水平,跟我差三个档次,跟何京锴兄差五个档次。我本来根本就不想搭理。问题是,很多人不断问我,对这个怎么看,我又不好意思说那就是放。。。所以还是写个文章反驳下吧。

其中结论是:纵观马英九的一生,没有品尝过苦难,所以不知道怎样将心比心;没有经历过挫折,所以不知道怎样在困境中鼓舞士气;没有忍受过屈辱,所以不知道怎样承担应有的责任。马英九太帅也太顺利了,所以他觉得他天生就该是被夸奖的,他觉得别人对他好都是应该的,他觉得别人指责他都是因为误解。马英九的失败,是一个标标准准的、一生顺遂的优等生的失败。

这一段是胡说。马英九法务部长当的如日中天,名望高涨时候被本土派跟李登辉打报告说马英九查黑金会搞垮国民党,这不是挫折?马英九从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法务部长变成不管具体事务的政务委员,这不是屈辱?马英九在1998年全党畏敌如虎,不敢跟满意度8成的陈水扁竞选时,挺身而出,一战功成干掉阿扁,光复台北,这不是承担应有的责任?马英九的江山是自己打的,后来的马系立委,马团队,是他自己到处找人辅选的。

在连战的支持下,马英九因严办地方黑金势力而备受瞩目,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望,也因此得罪了许多党内高官,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在恩师连战的庇护下,马英九仕途并未受到影响,1996年转任“行政院政务委员”,仍然主管法务。

这一段也是胡说八道,暴露作者对台湾政坛的无知。

法务部长到政务委员,是典型的明升暗降,政务委员又叫不管部部长,不负责具体业务。马担任政务委员期间事实上也没有督导法务,有当初的联合报为证。

再有,作者居然能写出“连战的庇护”,真是喝喝了,作者知道有人叫伍泽元吗?知道有人叫郑太吉吗?知道有人叫陈庚金吗?

连战根本是黑金的后台好吗?

1997年4月14日,台湾知名艺人白冰冰之女白晓燕遭绑架后又被撕票,在台湾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反对党趁机要求连战辞职以示为社会治安败坏负责。就在连战“内阁”焦头烂额之际,马英九突然于5月8日在连战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外公开请辞,然后再将辞职呈送到连战办公室,直到第三天才与连战本人见面。马英九用公开请辞的方式为自己塑造一种不恋权位的清高形象,却把对他有提携之恩的连战陷入更加痛苦难堪的境地。如果你是连战,你最器重的学生和部属,同时也是民意支持度最高的“部长”公开辞职,你这个“行政院长”还怎么做下去?所以,三个月后连战也被迫辞职了。

这段也算典型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连战当时是副总统兼任行政院长,大法官早就做了司法解释,这样不好。连战该辞职不辞职。

白晓燕那次是96-97年一年连续发生三次恶性命案,本来就是治安败坏,死人里包括民进党妇女部主任彭婉如。这种时候本来就该有人负责,结果你连战做长官的不辞,下面法务部长也不辞,马英九说的很清楚,和你们这些人为伍,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当时的民意8成给了马英九肯定。不管从道理上,还是从民意上,马英九都该被肯定。

李登辉对马英九素无好感,最初提名本党候选人时也一直属意章孝严(即蒋孝严),只是到最后关头才被迫同意提名马英九。马英九对李登辉也没有任何感情可言,但为了避免重蹈赵少康的覆辙,开始极力讨好李登辉。此外,马英九是在香港出生的“外省人”,陈水扁以“台湾土狗对上香港贵宾狗”来比喻自己与马英九的竞争,因此马英九也急需“台独教父”李登辉来帮他巩固本省票。基于本党的政治利益,李登辉在投票前四天,登上了马英九的选举造势晚会。李登辉问马英九未来要走什么路,马英九答称要“走李总统民主改革的路”。

  接着,李登辉用闽南话问道:“马英九先生啊!你是哪里人啊!你跟我说一下吧!”

  马英九则用闽南话回答:“报告‘总统’,我是台湾人啦。我是吃台湾米、喝台湾水、新台湾人啦。我是台北万华长大的、正港的台北人啦!”于是李登辉拉起马英九的手,与支持者一起高喊“新台湾人”!

真是奇了怪了,李登辉是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是李登辉在政党推荐书上盖了章的提名人,李登辉本来支持马英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你不喜欢他也得支持他。

后来李登辉挺马,无非是小马在11月的辩论已经领先,新党弃王保马效应已经很明显,有tvbs和中国时报的民调为正。很正常的事情,作者都有本事写的马英九如此不堪,真是佩服。

 马英九第一个没有处理好的关系是连战。前文说到马英九进入政坛之初曾经受到连战的大力拔擢,可是当连战因“白晓燕命案”身处困境时,马英九不但没有力挺,反倒为了自身私利而在没有与连战进行任何沟通的背景下对外公开辞职,陷连战以更加难堪的境地。这是两人第一次心结。

  2004年,连战与宋楚瑜搭档竞选,最终因“两颗子弹”功败垂成。事后连宋举办了一系列抗议活动,但是马英九对此事态度暧昧,甚至动用台北市的警察驱离蓝营支持者,这是两人第二次心结。

白晓燕的事情上文说过了。

马英九作为国民党副主席和连宋总部总干事,在下班时间和连宋一起静坐,在上班时间作为台北市长维护台北市治安和秩序,有什么问题?

  2005年马英九继连战之后当选国民党主席后,陈水扁团队的贪腐弊案持续爆发。马英九口头上说支持倒扁运动,但却没有任何实质性举动,这让连战对马英九极度失望。连战认为马英九是个标准的政客,只想着怎样对自己获取权力有利。连战曾私下说:“马英九根本不想让陈水扁下台,只想让台湾这摊子烂到2008年,自己坐享大位。”

  2010年,连战的长子连胜文在为国民党议员陈鸿源助选时遭到黑帮分子林正伟近距离枪击,子弹打穿头部,满脸鲜血,连胜文几乎丧命。但马英九并未对连家以应有的慰问,且即便当面见到连战时也从未主动提及枪击事件背后的原因,最后台湾检方只是以“误击”侦结起诉,这些都让连家无法接受。

2014年,连胜文准备参加台北市长选举,可是马英九怕连家班夺走他的权力,所以在党内初选时极力支持丁守中挑战连胜文。至此,连战和马英九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且几乎到了无法调和的底部。

这么说三次在立法院的罢免案不是作为中国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下令的咯?不是马英九宣布几处党纪的咯。

司法侦办的结果就是误击,不然你要怎样?干预司法?

至于支持丁守中这个,就更说明了作者对台湾政治的无知。

2005年选党主席,连战用亮票告诉公众,他支持王金平。

那么9年后,马英九支持丁守中有什么问题?

何况事实证明,丁守中正直诚恳,比起连胜文荒腔走板的表现,如果丁守中出现,绝不会选战打成那样,柯文哲能不能当选都是问题。

正因为连胜文表现奇葩,台北市选举造成了强大的外溢效应,造成其他国民党候选人被拖下水。

马英九第二个没有处理好的关系是宋楚瑜。2000年“总统”大选时,宋楚瑜脱离国民党以独立身份参选,对阵国民党的连战、民进党的陈水扁。最终的选举结果是陈水扁39.3%,宋楚瑜36.84%,连战23.1%。 此役宋楚瑜仅输给陈水扁2.46%,其实是非常有希望赢的。当时由于支持连战和支持宋楚瑜的票源高度重叠,所以彼此都想挖对方的墙角。选举前夕,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发布假民调,说连战的民调已经超过宋楚瑜,呼吁选民“弃宋保连”,导致许多原本准备投票给宋楚瑜的选民最终改投连战。宋楚瑜一直坚信,如果没有马英九的假民调,他在2000年就已经是“总统”了,这是马宋两人的第一次心结。

马英九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处理宋楚瑜。

实践证明,本土派说宋楚瑜是宋叛,外省挂宋楚瑜是断送党国的罪人,都一点没错。

民调呢也是马英九恩师连战和竞选总干事胡志强给马英九的,有2000年3月18日中国时报为证

 陈水扁胜选后,国民党开除了李登辉,并与原来从国民党分离出去的亲民党和新党组成“在野联盟”。2002年,马英九寻求台北市长连任时,宋楚瑜曾亲临造势场合为其助选。演讲到动情处,宋楚瑜眼眶泛红落泪,突然跪在台上要求民众全力支持马英九。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宋楚瑜的作为自然能够感动相当多的支持者,可是马英九却相当不以为然,心想我打这场选战本来就是轻而易举,你现在下跪算什么意思?好像我是靠你下跪才赢的一样,以后还得欠你人情。但在宋楚瑜看来,自己对马英九不计前嫌,反而如此卖力为其助选,却遭到马英九的冷嘲热讽,心中感到相当憋屈窝火,这是两人的第二次心结。

嗯,当时民调,马英九50,李应元10不到,你说说看老宋下跪是干嘛?

前文说到,连宋配在2004年大选失败后,马英九对游行反抗之事态度暧昧,甚至动用台北市的警察驱离蓝营支持者,导致连战对马英九不满。可对于宋楚瑜来说,那就不仅仅是不满而已了。宋楚瑜始终认为,马英九对于连宋这次败选其实是乐观其成的。因为按照连宋最初的协议,连战2004年当选后不再寻求连任,下一任由宋楚瑜来参选2008。如果宋楚瑜在2008年当选又再连任的话,马英九可能得到2016年才有机会参选“总统”了。再过十二年,天知道那时候会是什么情况,还不如现在打着世代交替的旗号抢班夺权,把连宋都淘汰掉。

国家名器,岂可私相授受?还有,作者一定不知道,在台湾的选罢法,约定你几年我几年,是违背搓圆仔汤条款,要坐牢。

不管马英九怎么想的,马英九驱离游行合理合法。

  马英九参选2008时,宋楚瑜曾举全党之力鼎力相助。可是马英九在当选之后,不但没有给宋楚瑜他最想要的“行政院长”之职,而且最终没有给他任何职位,而且最终没有给亲民党应有的酬庸,而且对重回国民党的宋楚瑜旧部也照顾不够,这让宋楚瑜极其恼怒。

  为了回应马英九的忘恩负义和不尊重,宋楚瑜在马英九竞选2012年连任时也宣布参选。可是马英九发动各方势力(包括中国大陆)对宋楚瑜施压,称其参选会导致蔡英文渔翁得利,宋楚瑜被迫在2012大选时极度克制,最终得票率只有2.8%。宋楚瑜认为自己再一次为了成全马英九而被迫做出牺牲,可马英九2012年连任后依然没有给宋楚瑜任何酬庸,依然不尊重宋楚瑜。

又开始胡扯。

2008年亲民党为了要挟国民党,故意在政党法和中选会组织法突然放水,逼国民党让出6个区域立委和4个不分区,这叫做鼎力相助?

马英九没你宋楚瑜帮忙也一定选得上,凭什么要给行政院长?

10个立委,外加多个国企董座,还不够?

 马英九第三个没有处理好的关系是王金平。2005年7月,马英九击败王金平当选国民党主席,同时也等于拿到了代表国民党参选2008年大选的门票。可是,马英九自始至终对王金平心存忌惮,因为马英九真心觉得自己有外省人的“原罪”,而王金平是台湾本土派的代表。在台湾的族群分布中,1945年后随国民党政权到台湾的外省人只占14%,所以马英九始终觉得王金平是卧榻之侧的猛虎,必欲除之而后快。因此,马英九一方面在政策上试图讨好本省人,从而与王金平争夺市场;一方面通过权力斗争整王金平,甚至开除他的党籍。然而悲催的是,马英九讨好本省人的政策并没有人买账,反而得罪了原本支持他的深蓝。马英九宣布开除王金平党籍后,王金平到法院上诉要求国民党撤销党籍的处分,并最终打赢了官司。就这样,马英九好端端把自己同党同志逼到敌对一方,却又被敌人打败。不管在是民间的声望,还是在党内的地位都随之一落千丈。

王金平的所作所为,让蓝军知道,马英九想干掉他一点没错。

会计法不是王金平弄的?

核四,服贸不是王金平弄黄的?

朝野协商的黑箱不是王金平弄的?

王金平不是口口声声南霸天吗?为何总不敢回高雄选立委?非要以叛党来要挟马英九给不分区?

王金平从来不是马英九的同志。

05年选完主席,马英九主动邀请王金平当第一副主席,是王金平自己拒绝,马英九追着王金平车子的画面现在我都记得。

今年1月16日,选后国民党群众在朱立伦致辞时高喊开除王金平,就是最好的回答。

最后,说马英九自卑,嫉妒什么的,就根本不足一驳。马英九自己选举,每战必胜。马英九从无到有,打出了一片江山,和崇祯这样哥哥给的,一样吗?

那些说马英九不会用人才的,无一例外不是自己以为是人才,没被马英九用的。

比如林火旺,胡忠信,南方朔,这几位不都是求官不成吗?

宋楚瑜能用吗?论公,在省府干了五年,弄出几兆的债务,这窟窿李登辉,陈水扁时代都没填完。论私,请问兴票案到底是长辈给的,是秘密经费,是省长选举补助款,还是你宋楚瑜自己的钱,你怎么每次说法都不一样?

胡志强怎么了?胡志强你是台中市长,你要连任是你自己选的,你不想连任你要直接说,请自己去搜索13年-14年的新闻,胡志强每次自己说到时候再说,马英九能怎么办?

马英九失败了。

他当然有自己的缺点。

他的第一错是政治上天真。他上台后有过半民意,却总妄想做全名总统,不去照顾自己的蓝营群众,却总去讨好绿营。不过,崇祯可没去讨好阉党。

他的第二错是太容易相信别人。他相信王金平不会在立法院扯后腿,他相信罗智强不会暗通款曲,他相信林益世不会贪污,他相信赖素如不会收钱,他相信黄世铭先签结了再跟他汇报的。因为他自己干干净净,他觉得他们也是。

他的第三错是身不由己。台湾的领导人,归根到底受美国的掣肘,美国要他吞的美牛,他不能不照办。

他的第四错是太有格调。与作者所说的恰好相反。他做错了,会道歉。阿扁错了会呛阿扁错了吗?他手下人贪污了,会道歉,阿扁会叫女儿出来说“你们谁没拿过我爸爸的钱”。

他的第五错是格局不够,他不知道教科书的力量如此强大,没有在第一任时就改教科书课纲,待到天然独的势力茁壮,终于让他坐困愁城。什么黑箱之类,都是借口,从洪仲丘开始,到反课纲,就是一场场政治斗争,大陆人没什么看不懂。

他的第六错是关键时刻,没有魄力用强力手段。319冲立法院,322冲行政院,都是冲击国家官署的暴乱,在美国,会开枪,在中国会开枪,唯有在台湾,反而成了正义。

自此之后,马英九大势已去,但是,和阿扁不同。同样不受欢迎,阿扁还是到处辅选刷存在感,马英九则是,你要我去很好,我去帮你。你有意见,我就不去,不让你为难。

马英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历史,总要一段时间,才能给出公道。

阿扁贪污腐败,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到了今天,大家也可以心平气和承认,阿扁在台北市长干的还是不错。

马英九现在万人嫌弃,但过几年你看见小英的表现后,你会怀念马英九的正直,你会怀念马英九对权力的节制,你会怀念马英九不干预司法,你会怀念马英九对家人的约束。你会怀念马英九时代的两岸关系。

中国国民党是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党,从412政变开始,就已经该灭亡了,苟延残喘到今日,也算是死得其所。无论如何,替国民党光复台北市的,是马英九,替国民党拿回政权的,是马英九。2005年县市长选举,是马英九用自己的声望收复了台北县,宜兰县和嘉义市,2008年立委选举,是马英九用自己的光环让北台湾中台湾全垒打,让高雄市6-3民进党,让南台湾国民党拿了一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马英九不欠国民党。

我不是马迷,马英九缺点很多,马英九欠周美青,欠金溥聪,欠刘兆玄,欠江宜桦。

但,很多人,更欠马英九一个公道。

检测到您开启了广告拦截

请禁用您的广告拦截器,来支持我们!

刷新
×
MobilePC